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保健版 > 休闲生活 > 读书与健康
编号:151130
阐发奇经 论述八脉的专著——评《奇经证治条辨》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13期
     《奇经证治条辨》由朱祥麟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本书分概说、各论两大部分。概说包括奇经八脉证治沿革,奇经辨证概念,奇经辨证内容,奇经与脏腑、十二经脉、卫气营血阴阳之关系,奇经络脉及其用药特点等内容。各论按八脉分章病机、奇经病治则、奇经病用药选说、八脉穴位主治、八脉病证治条辨等内容。本书另附《脉经·手检图》、奇经八脉切诊之研究、方名索引、方剂笔划索引。

    笔者通读本书后,非常同意李今庸教授为本书之题词:“阐发奇经,归系统于条辨;论述八脉,证基础于临床”。其辞可赅全书矣,言简意赅,文如其分,恰到好处。并有如下体会:

    一、作者善于读书,善于总结

    奇经八脉之专述,除王叔和《脉经》、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外,后人论述较少。过去讲授《中医诊断学》时,论及奇经八脉,仅就《濒湖脉学》有关内容,摘其要而述之。所谓粗知其意,实难详细深入分析。今作者搜罗文献,上自《内》、《难》,下及百家,凡有关奇经八脉内容,巨细无遗,疏爬缕述,且附以己意,分析入微,经分条缕述,脉络清晰,论证有序,实深得我心,能取得读者之共识,而且赞誉之,实为中医不可多得之作。此说明作者善于读书,手勤、笔勤、脑勤,分析概括,以成系统,使人折服。
, 百拇医药
    二、发扬古籍,即具科学化之远见卓识

    中医药典著作为我国文化之瑰宝。历代名医所以疗效卓著,妙手回春,此无它,乃以经典著作熟悉,并联系临床,运用自如。惜乎奇经理论论述零散,未便掌握规律,今作者重视奇经八脉学术源流与发展,考辨奇经证治沿革较为精要,并能将奇经与脏腑、十二经脉、卫气营血阴阳之关系,予以综合探析。提示医者诊治多种疾病时,应充分考虑奇经证治,以提高整体辨证论治的水平。本书所列八章,分论八脉生理病理、条辨证治,内容详备,很有参考价值。同时书中明确提出奇经具有络脉性质,提出“以补为体,以通为用”的用药特点,颇切临床实际。作者将分散于诸多古籍文献中关于奇经八脉辨证内容予以系统整理,堪称是对奇经辨证论治体系的一项新建树,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其宏扬古籍,使之符合逻辑科学化,服务于临床,终成一家之言,发展中医理论,具远见卓识。吾甚感佩。

    三、吾虽不及前人,但心向住之

    笔者以八秩之龄,追忆前辈医家,其临床疗效高于我辈,理由很简单,一是对古典医籍狠下功夫,对经典著作了然于胸,如数家珍,且读出自己的见解;一是临床上狠下功夫,寓医理于临床,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并善于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之教训。如章次公老师对其治愈的病历记录成《道少集》;魏长春老师有《失治验案纪实录》,其用心良苦,足以启迪后学。这些前辈医生不仅善治疑难症,且对危急重症也有心得体会。中医理论以阴阳五行为框架构建脏象学说,形成整体辨证的特色,只有把握其特色,才能提高临床疗效,毋使中医临床基地萎缩,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进而推进其学术发展。而今我辈医生对前辈之理论与经验未能接受下来,读书乏于勤奋,临证未能总结,真是欲哭无泪,徒叹奈何!今观作者撰文之奋勉,按语之精切,分析之透彻,验证之精细,踵事前人,发扬光大,感佩如之。故特写读后感如上。, 百拇医药(谢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