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西洋参
编号:156662
西洋参史话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据历史资料考证得知,西洋参原生长于大西洋沿岸北美原始森林中,是一种古老植物。早年当地印地安人采其茎叶食用,也作清热药治病。

    约于1670年左右,法国牧师雅图斯来我国辽东地区传教,从当地人们传说中听到许多有关人参是神草的故事,引起他的兴趣。他以《鞑靼植物人参》为题叙述了长白山中人参的形态特征与药用价值,并附绘制的原植物图,发表在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被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法国传教士法朗士·拉费多看到,他在当地印地安人的帮助下,在蒙特利尔地区大西洋沿岸丛林中找到了与中国人参相似的野生植物,经送法国巴黎植物学家鉴定,认为同属五加科植物,但不同种。他们为与中国人参相区别,因采自大西洋沿岸丛林中而命名“西洋参”。

    西洋参传入我国有其历史机遇。十七世纪九十年代,康熙皇帝为了表示对其满清祖先发祥地的崇敬,曾诏令禁止在长白山采伐森林,一草一木都不准动;违者,轻则充军,重则处死,造成人参供应紧张。在此历史背景下,朝鲜的高丽参、日本的东洋参、北美的西洋参相继流入我国。美国、加拿大的商人在当地大量收购西洋参贩运到中国,换回大量的黄金,因此,西洋参在北美一直有“绿色黄金”之美称。

    西洋参传入后,清太医院的御医们对西洋参进行集体研究鉴别,并按中医药学理论研究了西洋参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当时安徽休宁人、清初儒医汪昂(仞庵),正在撰编《本草备要》,在书稿已完成的情况下,特将西洋参等列入新增的第一种药,称“西洋参苦甘凉,味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这是中外古今首次将西洋参收载于医药文献中。公元1756年(清乾隆30年),医药学家赵学敏(怒轩)著《本草纲目拾遗》收载西洋参,对其论述都源自清太医院,故与《本草备要》基本相同。1772年,清太医院编《药性考》,论西洋参似辽参之白,白泡,味类人参,唯性寒甘苦,补阴退热,姜制,益元扶正气。清未河北盐城名医张锡钝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论西洋参性凉而能补气分,又能补益血分,凡需参补而又不受温补者,皆可用之。

    以后的本草书籍均记述西洋参性凉、味苦、微甘,入肺胃二经,功能补阴生津止渴。认为中国红人参属温补,西洋参属凉补,疗效各有长短,可视病患实际需要酌选应用,不可简述孰好孰差。,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