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鉴别 > 信息
编号:234996
药材气味应有特征描写不应统贯“特殊”“特异”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66期
     新版《中药鉴定学》(李家实主编,1996年5月第一版,上科版)在原版基础上作了大量的补充,增加了中药材质量鉴定、新药源开发、品种整理等内容,较原教材可谓是一大进步。但在性状鉴别中对部分具有明显气味的药材(特别是植物药320余种中就有40余处)贯以“特殊”、“特异”二词,余认为有些欠妥,在此提出以供商榷。

    “特殊”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事物的;而“特异”一词解释为:(1)特别优异,(2)特殊。可见在此处的解释应为“不同于同类的事物的”。那么,在同一类中药中,如根类中药,对人参讲“气微香而特异”,对独活讲“香气特异”……说明它们各有各的气味,但究竟有什么气味,糊里糊涂的。药材各有各的气,各有不同,如果都以“特殊”、“特异”概括,那么此项鉴别意义就不大了。

    气味作为中药性状鉴别的主要依据之一,在描述其特征时应尽量使初学者心里清楚或基本清楚。谁都知道独活具这样的香气,人参具那样的香气,但心里明白,书下难明。作为教材应能使学者亲自闻一下,能表达是具怡人的香气或是不适人的恶臭气、或浓或淡、或清或浊这一基本点。

    就此项特征的描述,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借助于有机试剂的气习描述。如血竭火燃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徐长卿、丹皮具丹皮粉样香气;砂仁气芳香,有浓樟脑气等。

    (2)借助于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东西所散发出的气味来描述。如败酱草,鲜品有败酱的腐臭气,故名败酱草,干品用手搓之或用水润湿而有败酱气味;松蓝具咸菜气;白藓皮具羊膻气;天麻有羊乳香气;山豆根有豆腥气;冬虫夏草有草菇样气味。

    (3)真正实在难以描述的可以用“特异”概之。(河南省清丰县中医院 马少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