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医医案研究
编号:10294140
临床案例分析:缩窄性心包炎的误诊教训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10期
     病例 男,30岁。三年前因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肝、脾肿大,质硬,并有少量腹水,诊为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腹水。三年来,一直服中西药进行保肝利尿治疗。但效果不佳,仍感乏力、腹胀、心悸、气短,并且双下肢浮肿,相继转诊2~3所医院,最后转入某医院传染病科。再次询问病史,病人既往无慢性肝炎史,无受血史,家族中无肝病病人。体检: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颈部可见颈静脉轻度怒张,有奇脉,心肺听诊未闻明显异常,仅心音弱而遥远;腹水征阳性,双下肢轻度可凹水肿。化验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正常,肝功能ALT78U/L,A/G(39g/39g)比值1.0,肝炎病毒学检测甲至戊型肝炎病毒标记物均阴性,B超提示,肝右叶厚15cm,肝内回声欠均匀,门静脉内径1.4cm;脾厚4.5cm,肋下3cm,胆囊缺如。心电图显示,QRS波低电压,T波低平;胸部X光片显示,心脏边缘可见钙质沉着;肘静脉压为24crnH20,明显升高。转院后诊断考虑为缩窄性心包炎可能性大。外科手术开胸后,测中心静脉压为21cmH2O。切除钙化心包膜后,中心静脉压下降到7~9cmH2O。几日后肝、脾均有所回缩,腹水消退,症状亦缓解,此例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

    案例分析此病例误诊为肝硬化腹水长达三年之久。缩窄性心包炎病因多为结核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由于慢性炎症使心包纤维化,甚至钙化,使心脏及大血管根部受压,造成循环功能不全,静脉回流受阻,而出现肝脾肿大、腹水、下肢水肿、轻度低白蛋白血症,易与肝硬化腹水误诊。但细致询问病史,病人无慢性肝炎病史,无慢性肝病症状及体征,而心悸、气短日渐加重;体检见轻度颈静脉怒张及奇脉;心电图提示,QRS波低电压,且T波低平;胸部X光片提示,心脏边缘可见间断钙质沉着,故缩窄性心包炎诊断基本成立。进一步检测肘静脉压明显升高,更说明静脉回流受阻。最后手术证实,以上诊断正确。手术切除钙化心包后,病人病情缓解。

    误诊教训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没有严格按照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依据来分析病情,而且简单主观地仅从病人出现腹水及浮肿而做出错误诊断。②对病人诊断受原有诊断影响,未全面分析研究病人的临床资料,造成错误地多次转诊。③未充分利用辅助检查手段,如胸部X光片、心电图等。④对心源性及心血管疾病可引起瘀血性肝损伤和心源性腹水认识不深。, 百拇医药(刘书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