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6825
慢性心绞痛终于有章可循(专家呼声)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7日 《生命时报》 2007.03.27
慢性心绞痛终于有章可循(专家呼声)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高润霖教授强调

    说起胸痛,人们往往众口不一——“我疼起来,有种灼烧感,好难受呀!”“哎呀,我胸口一疼起来,就酸酸胀胀的,跟刚刚喝了一大瓶醋似的。”“我觉得吧,好像整个心脏揪在一起,真要命。”“憋死我了,我怎么觉得像被装在塑料袋里一样,气总上不来”……

    无论感觉如何,可大多数人有个共同点——总觉得这些有压迫感、沉重感、紧缩感、压榨感、憋闷感的疼痛没什么大碍,只有那种锐利的疼痛才是疾病的征兆,殊不知心绞痛这一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就这样轻易被放过了——病人没感觉,医生不重视,随之而来的就是猝死等恶果。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有了指南

    在3月16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主办的我国第一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治疗指南》发布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高润霖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发生心绞痛虽然非常普遍,但是临床上的误区却依然很多,特别是慢性心绞痛,由于疾病发作的程度、频率、性质,在一段时间以内可能根本不会有什么显著变化,一旦发病往往比较突然,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更需要对心绞痛的诊断、防治进行规范。
, http://www.100md.com
    防治心绞痛,误区不少

    除了对心绞痛的症状认识不清外,高教授认为,在心绞痛的诊断评估、药物治疗、血管重建治疗等方面,患者的误区也不少。“比如,一些可疑的心绞痛患者一到医院,医院不给他们做任何无创检查,就直接上冠状动脉造影,致使某些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还达不到50%。这就是一种过度治疗,一来浪费了医疗资源,二来也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再拿心绞痛的诊断来说,除了典型的症状有利于诊断外,可根据运动负荷试验、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情况进行危险性评估,决定治疗方案。“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其中运动负荷试验对不典型的可疑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非常有用,但由于很多医生觉得这种方法会带来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因此使用得不多。但其实只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并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正因为这样,这部指南的诞生真是称得上意义重大。”高教授介绍,虽然该指南是以美国、欧洲指南为蓝本的,但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比如在疾病内容、心绞痛诱发因素、心绞痛后的血管重建方面,都明显体现了我国发病的特点。”
, 百拇医药
    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最关键

    高教授强调,根据《指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目标在于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及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选药物时,应先考虑心肌梗死和死亡。”

    首先,防止意外发生。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梗死、中风等危险,大部分患者均应服用;如对此药过敏者,须以氯吡格雷替代;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减轻心肌缺血;他汀类调脂治疗则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所有患者都应服用,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至100毫克/分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更是心绞痛患者预防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有力武器,所有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左室功能不全、高血压的患者都可服用。

    其次,应该改善症状、减轻缺血。β-受体阻滞剂是改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最主要药物,应逐步加量到最大耐受剂量,如疗效不好,再换用或联用钙拮抗剂或长效硝酸酯药物。

    最后,高教授认为,如果能用药物治疗解决,最好还是不要采用手术,毕竟这样做的风险比较大。, http://www.100md.com(蒋乃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