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5875
太湖之痛是天灾更是人祸(一家之言)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9日 《生命时报》 2007.06.19
     无锡蓝藻事件最近闹得家喻户晓,安徽省环保局专家给出的原因是,蓝藻生长与湖泊、河水的总磷、总氮含量密切有关;同时,气温、风力、风向及水体更新程度也影响其生长。

    专家的说法是准确的,但也是毫无新意的。早在3月30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技术中心完成的《太湖水环境状况及水质修复评估报告》就显示,太湖污染直接表现在总磷、总氮浓度的居高不下。而且近年来,几乎每年夏天,太湖蓝藻都会“发疯”,今年则是登“疯”造极,引发了喝水危机。当然,专家就事论事,只能说到这一步,但我们的追问,显然不能止于此。如果说气温、风力、风向属于天灾的话,那么,总磷、总氮浓度的增高,无疑是一场人祸。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提出了“2000年太湖水变清”的目标。但是,资料显示,真正到2000年之时,排放到河道和湖中的污水量却增加了5倍。我想问,那些排污引来祸害的企业和个人,有多少人被依法处理了?我更想问,那些法律利器在手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怎么就制止不了日渐扩大的非法排污现象?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说,违法成本太低是遏制非法排污不力的重要原因。但我们却似乎一直没有勇气从根本上解决一个问题——违法成本太低是怎么造成的?从1991年起,国家便启动第一期太湖治理工程,10多年间投资逾百亿。可《科技日报》曾报道说,一些排污大户未列入监测对象;《新京报》曾报道,当地两家污水处理厂就是污染源,大量污水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太湖。对这些怪象,我们为什么没勇气启用追查机制?为什么就不能把历年来的失职、渎职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清查到底呢?非法排污是人祸,制止非法排污不力更是人祸。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假如当时实施的是“从现在起问责一个都不能少”,还轮得到蓝藻在2007年“发疯”吗?治太湖如此,治其他湖也如此;治污染如此,治其他问题也如此。▲

    (作者为《当代生活报》时评部主编), http://www.100md.com(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