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5927
贫血也别乱补血(专家号)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9日 《生命时报》 2007.06.19
贫血也别乱补血(专家号)

     保健品不如食物,食物不如药物

    专家小传

    孙颖立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擅长各种贫血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门诊时间:

    每周一全天,周五上午。

    如今,各种打着“补血”招牌的保健品和所谓食谱,称得上是层出不穷,似乎补一两口,就不仅能得到“由内而外”的滋养,也能将“贫血”的阴霾一扫而空。事实难道真的如此吗,得了病 “补补血”就能万事大吉吗?

    切忌滥用补血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孙颖立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贫血标准为:血红蛋白成年男性低于120克/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升,孕妇低于110克/升,15岁以下儿童低于90克/升。按此来计算,全球约有30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每年因患贫血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千万。在中国,患贫血的人口比例更高于西方国家,约有30%—40%的婴幼儿患有贫血,妇女的贫血发病率则为64.4%。近年来因为减肥而造成营养失调,使贫血人群更有猛增的迹象。
, http://www.100md.com
    “正是由于贫血似乎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于是,即使出现脸色发白、头晕、肢软乏力、眼花耳鸣等症状,也不觉得这是病,或是自认为已‘久病成医’,马上买回大量补血制品,要和贫血展开一场持久战。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通常说来,补血制品未必真能解决贫血的问题。相反,乱补还可能延误其他疾病的治疗。”孙颖立强调。

    贫血是很多疾病的信号

    孙颖立解释说,贫血就像发烧一样,它不是病,是多种疾病都可能引发的一个临床症状,因此最重要的是先搞清贫血由什么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下,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严重得多,其治疗也比告别贫血来得重要。在病因诊断未明确时,不应乱服药物,使情况复杂,增加诊断上的困难。比如肝病、肾病造成的贫血,补血后反而会加重内脏负担。

    即使是原发性的贫血,也要查清楚贫血的原因、程度、类型,切不可自行盲目进补。另外,每种药物的适应症也各有不同。例如,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对于某些患溶血性贫血的病人来说,服用含铁剂的营养补品,症状反倒有可能加重。
, 百拇医药
    贫血怎么治

    如果真有贫血,应该如何治疗呢?孙颖立表示,因病导致的贫血,就该治病,光补血没用,只有去除病因,才能从根本上治愈贫血。

    除此之外,还应根据贫血的发病机理治疗,如缺铁性贫血应补充铁剂,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富马酸铁、右旋糖酐铁等;营养不良型贫血可用叶酸或维生素B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就该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若贫血症状较重或有出血和感染,则应对症治疗,如输血、用抗感染和止血药等。

    食补也是较好的方法,只是见效不如药补快。对于缺铁性贫血,应多补充含铁食品,如多摄入肝、猪血以及瘦肉、木耳、海带、蘑菇等深颜色的食品;对于营养不良型贫血,多多补充瘦肉、蛋、奶,常吃蔬菜、水果等。尤其对老人来说,要尽量避免素食和偏食才好。

    孙颖立最后强调,市场上的一些补血保健品更多的是炒作,最好少吃。一般来说,其中会含有阿胶、当归、大枣等成分,但含量较少,而且很难吸收,效果未必比食补好。此外,有些保健品中还含有防腐剂等,如果吃错了,反而会招致其他疾病,得不偿失。, http://www.100md.com(田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