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0954
不必对纯中医求全责备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0期
     贵报今年8月23日刊载的刘世峰先生“不要刻意打造‘纯中医’”的文章说,他在临床实习时的一位带教老中医突然患腹痛,解脓便血,误认为是痢疾服中药未愈,后经镜检诊断为直肠癌,临终前这位老中医仍然不知病情被蒙在鼓里,还嘱咐刘先生要努力钻研脾胃病。这位老中医对中医的执着和对年青中医的拳拳之情,令我肃然起敬。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刘先生竟然下了这样一个断语:“是传统中医的局限性害了他。”此话着实令我匪夷所思。任何人都知道癌症是世界医学难题,而且有些癌症一经发现就到了晚期,这也是常识,怎么能说这位老中医不知病情就是中医害了他?难道知道病情就能免于一死吗?退一步说,就算他及时知道了病情服中药未愈,又怎能说是中医害了他呢?癌症死亡率总是排在第一、二位,是中西医都要面对的难题,为什么非要责难中医呢?

    刘先生举的第二个例子是一位女性头痛患者,请老中医周泽勋会诊,诊断为阳虚头痛,服中药未效,后经CT检查发现患者头痛系颅内肿瘤所致。这是一件极平常的事:中医没有发现的病,CT发现了。但是也有一些西医待查的病被中医治愈了,这也是常见的事,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 百拇医药
    但真正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刘先生由上述两件事得出的结论,即虽然以上两位老中医“医术精湛”,但由于他们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因此“没有再造就纯中医的必要”。

    我们应当清楚,这两位老中医的精湛医术和缺陷是两码事,不能说因为有缺陷,其精湛的医术也不需要了,更不能仅由两个人的情况就扩大到说整个纯中医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样荒唐的逻辑推理不正像古人说的“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吗?不要说一个中医有缺陷是不足为奇的事情,就整个中医队伍而言,也不能说没有缺陷。如果中医没有缺陷,西医就传不到中国来,更不会成为当今社会的医疗主体;同样,如果西医学没有缺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也就不会留存到今天,更不会传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如今世界范围内的中医热。中西医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补,共同承担着人类战胜疾病的重任。怎能说有缺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呢?

    实际上就一名纯中医来讲,不要说他不懂西医是个缺陷,就是对中医的学习和掌握,也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的老师梁秀清长于脉诊和治疗肿瘤,但若诊得病人是“雀啄脉”、“屋漏脉”即断为必死,非己所能,只好辞为不治;与此相反,李可老师善治急危重症,遇到这种情况常常是亲自为病人煎药、灌药,以大剂量附子挽回垂危的生命。黄杰熙老师在治疗急危重症、大剂量用附子方面不及李师,在脉诊和治疗肿瘤方面不及梁师,但他熟谙药性,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管治什么病临症用药总是那么平平常常的十来味药稍事加减,局外人看起来似乎是千人一面,然取效亦在应手之间,此等中医由博返约的功夫又令人叹为观止。
, 百拇医药
    至于刘先生提出的“现代中医应该是精通中医理论和诊疗技术,熟悉西医诊治方法,以中医中药为主防治疾病的医务工作者。”这样高的标准是没有错,但在我看来却如“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及”。“应该”是一回事,但能否做到却是另外一回事。其中仅“精通”中医而言,殊非易事。我40年来学习研究中医,无一日敢“偷闲学少年”,至今年过花甲,所治好的疾病固属不少,常窃喜自己此生有幸结缘中医,然而我治不好的疾病更多,始知自己对中医的学习还很粗疏。李可老师乃医林奇才,但他曾对我说就是给他两辈子生命,他也学不完中医;年届九旬的中医界泰斗朱良春,在“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高层论坛”会议期间,与我们几位同仁闲谈时用手比划了馒头大的一个小圈,说自己对中医只学了这么一点点。他们这种虚怀若谷的谦虚精神无疑是我们的楷模,但仅仅看到这一点就有些片面,我们还应该看到实际上这也是他们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对中医博大精深的清醒认识。

    我们现在常说的“学贯中西”,我认为这只不过是学人的理想境界,或者是对某位重量级人物的赞誉。世上果然有人能真正做到了,那可就成了“包治百病”的神医了。然而我历数十年之观察,可谓“过尽千帆皆不是”,不用说学贯西医了,就是学贯中医,也无人敢自诩。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超凡的“医圣”(准确地说应该称作“天才的中医科学家”)和无数人由实践到理论的智慧的结晶,我们今天以一人之力能够真正学好用好其中的一部分,那就终生受用无穷,能够解决一部分疾病乃至世界医学难题而“独占鳌头”即是骄人成绩,岂能做到“十全”?在无可否认的中医西化严重、中医整体医疗水平下降的事实面前,今天人们提出培养纯中医的概念意在传承,意在务实,刘先生又何必出于理想化而对纯中医求全责备呢?, 百拇医药(郭博信 山西省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