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3539
中国人舍得为运动花钱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生命时报》 2008.01.01
中国人舍得为运动花钱了

     四成人每年为运动健身投入500—2000元,六成人打算增加运动支出

    本报联合人民网、搜狐网进行健身习惯大型系列调查显示

    年轻人是选择健身房锻炼的主力军。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老一辈人都记得当年这个响亮的口号。如果说过去参加运动还有些响应号召的感觉,如今大街小巷红红火火的健身热潮则充分体现着国人自我的张扬。在“2008奥运年”到来之际,《生命时报》联合人民网、搜狐网进行了百姓健身习惯大型系列调查,中国人运动积极性越来越高的结论在意料之中,引人注目的是,老百姓更舍得为运动花钱了。

    运动项目:越来越丰富

    36.03%选择慢跑、散步和健身操,23.14%青睐球类运动

    2007年12月18日一大早,北京市团结湖公园里就热闹起来,人们有的玩柔力球,有的打太极,有的绕着公园快步走。一位70多岁的大爷告诉记者,他每天5点多就起床,只要不下雨、下雪,一准儿来锻炼。
, 百拇医药
    本次调查有近3000人参加,结果显示,29.65%的人每周锻炼5次以上,41.64%的人锻炼2—4次;在运动时间上,31.49%的人每次运动20—40分钟,32.17%的人40分钟—1小时,另有24.52%的人每次运动1小时以上。其中,67.81%的人将“强身健体”作为运动的首要目的。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孙卫星说:“这表明,中国人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了。”

    此外,运动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人们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当问到“最喜爱的体育项目”时,36.03%的人选择了慢跑、散步和健身操;23.14%的人青睐球类运动,9.93%的人选择了力量训练(哑铃、拉力器等),9.56%的人更喜欢游泳,瑜伽、公园健身、高尔夫、保龄球、太极拳等也不乏“拥趸”。

    12月15日,记者从北京市丰台区一家马术俱乐部了解到,这两年骑马的人越来越多了。“来这的人大多收入较高,平时没时间锻炼,周末又不愿意窝在家里或挤在健身房。他们希望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项目。”
, http://www.100md.com
    健身房:想去但有点担心

    选择健身房的原因,集中在运动氛围好(27.25%)、设施完备(25.86%)上

    近年来,健身房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调查显示,17.87%的人将健身房作为首选的运动场所,仅次于运动场(23.28%)和公园、小区绿地(19.18%)。他们看中健身房的原因,集中在运动氛围好(27.25%)、设施完备(25.86%)上。对此数据,美国体重管理专家金山先生有些惊讶,“据我们估计,北京市办健身卡的锻炼者恐怕只有1%。所以说,健身房只能改变一小部分人。”

    不过,这“一小部分人”,也并非都能持之以恒。此次调查显示,去了几次就不再去的占10.35%,而实际情况可能更差。金山说:“据统计,办卡后的两个月内,80%的人都坚持不下去了。也就是说,当初办卡完全凭一时冲动。”

    除因为太懒、太忙以外,还有些人对健身房的卫生、安全心存疑虑。调查中,20.93%的人认为器械把手不干净,19.26%的人则觉得厕所、浴室暗藏卫生隐患。而拖鞋、毛巾等的卫生也让人们不够放心。据北京某健身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健身器械由于使用频率过高,有时还没来得及消毒,就会有人继续使用。由于缺少清洗和消毒,成为被忽视的卫生死角,很容易造成交叉传染。
, http://www.100md.com
    另一处隐患则是健身房密闭的空间和污浊的空气。12月19日,记者刚走进朝阳区某健身房,一股汗味、潮气扑面而来。用不了十几分钟,就明显感到憋闷。据工作人员介绍,健身房也有通风设备,但可提供的“新鲜空气”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实在少得可怜。

    教练水平良莠不齐,同样是健身房受诟病的原因之一。金山告诉记者,由于目前没有国家统一的健身教练资格评定,因此大多数教练都由私人机构颁发证书,资质由健身房自己定,“这样一来,就可能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

    健身消费:增加却有些盲目

    33.33%的人买了运动器材但很少用

    本次调查最引人关注的结果是,中国人更舍得为运动花钱了。调查中,四成人表示平均每年为运动健身投入500—2000元,六成人打算增加运动支出。这些钱主要花在办健身卡、买运动服装、运动器械以及租场地上。
, 百拇医药
    金山表示,中国人肯为运动花钱,是个好现象,但他也提醒健身消费中存在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和中国人相比,国外健身消费则理性得多,运动热情也高。巴西著名的伊波普咨询公司报告显示,在12—64岁的巴西居民中,经常运动的比例达72%。据了解,美国约14%的人办了健身卡。很多上班族还备着两张卡,单位附近一张,住所附近一张,并且绝大多数人会在家里放置一个小型健身器材。

    “运动贵在坚持。”孙卫星指出,对上班族来说,时间和精力有限,就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活动一下。“能步行,就不要坐车;能走楼梯,就别乘电梯。还可以试着将应酬搬到网球场、高尔夫球场进行,不要总在饭桌上谈事。”

    孙卫星指出,老年人运动不能盲目、逞能,“一定要做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千万别跟别人较劲。其实,在公园里散步、快走,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人们的健身消费是如何分配的呢?首先,健身房占了大头(47.46%),还有运动服装和运动器材上面的花销分别为20.76%和9.75%。遗憾的是,本次调查显示,33.33%的人认为,运动器材买了也很少用。“这就是盲目消费的表现,”金山告诉记者,“人们常开玩笑说,家用跑步机的第一功能是挂衣服。买运动器材肯定对健康有利,但关键是坚持。”
, http://www.100md.com
    运动器材热销体现了老百姓健身的迫切性,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正确选购。调查中,49.34%的人“跟着感觉走”,12.66%的人听信广告。其中,42.13%的人购买了最常见的跑步机,32.77%的人则选了多功能健身器,而对于健身车、腹肌板等运动器械,老百姓知之甚少。而问到“购买健身器材首先考虑什么”,36.21%的人选择质量,27.98%的人选择价格,至于是否适合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习惯,几乎无人问津。对此,金山建议:“家用运动器材最好全家都能用,且便于坚持。”

    中青年:需要健身革命

    专家说,年轻人别再用健康拼事业了

    采访中,专家表示,尽管国人的运动理念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与过去相比,更能接受新的运动方式,也更有意识地让自己动起来。其中,老年人比中青年人做得更好。因此,金山表示,中青年人需要一场“健身革命”,“这些人是社会的中坚,但现在明显在用健康拼事业,等老了,再想用金钱买健康,可能就来不及了。”

    对于运动中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金山表示,体育学者目前也在反思,应该为老百姓提供更方便的健身服务,并尽可能保证低廉的价格。

    而在孙卫星看来,奥运无疑为中国人健身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媒体要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并可以利用一些明星效应,鼓励老百姓多参加运动。”

    当然,在全民“健身革命”开展的同时,政府理当提供更便利的条件。2007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6个大城市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近四成孩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场所”而影响运动。金山说:“的确,政府应该多提供运动场所,积极推动全民健身。”, 百拇医药(胡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