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01742
人人都该劝:请把烟掐了(一家之言)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20日 《生命时报》 2008.05.20
     公共场所的吞云吐雾,似乎是生活中一个屡禁不止的顽疾。造成这种现象,固然有爱好“来一口”的“瘾君子”们缺乏社会公德,想抽就抽的原因;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现象也与旁人的忍受和纵容有关。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德,因此,很多人都会在为人处世中秉持“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的准则。然而,忍字过了头,以至于不分对象和事情,一概地选择退让,却并非上策。就拿吸烟这事来说,很多并不吸烟的人,在面对别人吞云吐雾时,都选择了默默忍受,而少有人公开站出来,要求吸烟者到专门的吸烟区或者熄掉香烟。或许他们心里想,别人都不说,我干嘛站出来得罪人,招人反感?或者还有人觉得,我不说,可能别人会出来说,先别急,等等再看。结果每个人都像商量好了似的,等着别人出来说,到头来都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于是,吸烟者我自逍遥,周边人各自忍受。

    近日有报道称,北京10万名统一培训、佩戴统一标志的检查员将开始上岗,对公共场所吸烟的人群进行劝阻。从减少公共场所吸烟情况的发生上看,这是好事;但从社会治理和和谐的角度来看,专门派遣检查员劝阻吸烟者,也只能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方面,这要兴师动众,耗费大量社会资源;另一方面,有的吸烟者看到专职人员来劝阻自己吸烟,会觉得是小题大做,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实际效果可能并不好。

    其实,这样的事情完全可以,也应该通过公众的“自治”来完成。吸烟有害健康,不仅是害自己,也是害他人,因此每一个有公德意识的人,都有责任去劝说吸烟人:为了你我他,请你放下手中的香烟。而类似公共场合吸烟这种大家深恶痛绝的恶习,只要有人肯站出来,就自然会有“公众”来声援和支持,让吸烟者变成“少数派”。如此一来,他们要熄掉香烟不说,还得跟大家赔不是。

    面对公众利益的受侵害,选择沉默,实际就是对这种行为的纵容。尤其是在吸烟问题上,更可谓“进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云遮雾罩”。

    (作者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百拇医药(吴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