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04715
救灾莫忘 心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35期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重特大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灾难,尤其是像大地震这样的强破坏性事件,对幸存者的心理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久。

    首先,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一辈子也不会消失。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那么今后任何时候只要他再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

    其次,灾难的强破坏力往往在短时间内带来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从而导致人们的无力感、挫败感和脆弱感。尤其是强烈地震,房屋夷为平地,否认(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脆弱(人是多么不堪一击)等各种情绪反应将会出现。

    第三种情况是负疚感。美国曾拍过一部反映空难之后幸存者心理历程的电影,女主角因为孩子的死而整日责怪自己,总以为如果当时她抱得更紧些,她的孩子就会安然无恙。男主角为了帮助她摆脱自责,让她紧紧抱着一个背包,然后冒险将汽车撞到墙上。撞墙的一瞬间,背包从玻璃窗飞出车外。在这样一个铁的事实面前,女主角终于认识到,无论她当时抱得多紧,她都无法挽救孩子的性命。意识到这一点,女主角一下子释然了。

    理论上说,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能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顺利宣泄、释放、接纳的氛围。让幸存者把悲伤、痛苦,甚至是攻击性情绪发泄出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绝对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还会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出现呼吸困难、失眠、疲倦、喉咙及胸部梗塞感等。相比而言,灾难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出现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

    近年来,我国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我们应该进一步总结过去的经验,及早动手,把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做得更好。 (王小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