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2 > 正文
编号:11744097
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动向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5kb)。

    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动向--及早启动保护β细胞功能的联合治疗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作者:邹大进

    一、2型糖尿病的胰岛功能受损,是可以被逆转的。

    有一个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中国人胰岛功能似乎更差一些。欧美人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那么欧美人的胰岛功能受损是不是就更轻呢?来自2006年ADA的报告表明,事实并非如此。肥胖者存在10~20年的代偿阶段(胰岛β细胞数量不断增加),在此阶段如果代偿成功,就不会发生2型糖尿病。2005年science上文章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凋亡和增生、复制都比正常人更加显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抑制β细胞凋亡,就有希望利用其增生、复制活跃的特点,实现2型糖尿病的逆转。

    所以,主要矛盾并非β细胞难以增生、复制,而在于β细胞凋亡显著增加(20~30岁阶段凋亡增加,50岁左右达到高峰),从而发生2型糖尿病。

    β细胞发生凋亡的原因很多,目前没有实现其功能逆转的原因,是存在四大难题:

    (1)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进行性恶化,导致HbA1c进行性恶化;

    (2)β细胞凋亡增加,导致β细胞功能进行性恶化;

    (3)目前的治疗以低血糖为代价,如果能避免低血糖,也是对β细胞功能的保护;

    (4)一些药物导致患者体重增加。

    今年ADA年会Banting奖获得者DeFranzo长期致力于胰岛素抵抗(IR)研究。他认为β细胞功能衰退比我们通常认为的更早:

    (1)在正常的肥胖人群,β细胞功能已下降50%,而此时β细胞数量并未减少。如果此时我们消除β细胞功能下降,就能逆转2型糖尿病。

    (2)IFG人群β细胞功能下降已达70%。

    (3)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已下降90%,而此时β细胞数量仅减少50%。如果能充分利用这残存的50%β细胞,实现功能恢复,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所以他提出,我们对β细胞功能衰退的认识不够(以往认为新诊断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仅下降50%),因而采取的措施不够积极。

    二、β细胞功能衰退的病因众多

    高血糖三大因素不足以解释β细胞功能的迅速下降。我们不妨把"八因素"学说上升为"十因素":

    (1)衰老:线粒体异常,三羧酸循环流量下降30%,导致β细胞功能下降;

    (2)遗传:TCF7L2异常,影响GLP-1功能和线粒体功能;

    (3)IR:主要需要解决肥胖与运动少的问题,如果有办法使肌肉不断动起来,就能拮抗IR;

    (4)脂毒性;

    (5)糖毒性;

    (6)IAPP胰岛淀粉样多肽:有研究证实其沉积是β细胞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7)肠促胰岛素(Incretin)作用下降;

    (8)脑能量平衡失调--瘦素抵抗、脑IR;

    (9)α细胞增殖和分泌上升;

    (10)肾糖重吸收:目前认为肾糖增加是人体储存能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显示使用肾糖吸收抑制剂可以减轻体重并使HbA1c下降1.6%。

    β细胞凋亡的机制包括:基因易感性、高糖毒性作用、高脂毒性作用、糖脂毒性协同作用、胰岛素特异性炎症反应、药物对β细胞的影响。抑制上述凋亡机制,是逆转β细胞功能的重要途径。

    三、保护β细胞功能的主要治疗措施

    目前我们逆转β细胞功能的手段有:

    (1)GLP-1:GLP-1的存在是β细胞再生的重要条件。2004年人们已经发现,使用GLP-1后,β细胞再生增强而凋亡受抑制,并促进了胰管干细胞向β细胞分化。GLP-1类似物被称为β细胞的分化因子(使新生增加)、生长因子(使复制增强)和生存因子(使生存时间延长、凋亡减少)。

    对此,我们有比较充分的动物实验证据:宫内发育迟缓大鼠,成年后90%发生糖尿病;而如果刚出生即使用GLP-1类似物exendin-4治疗6天,降糖作用维持8个月,未发生糖尿病,β细胞数量正常。研究者由此认为,上述结果是代谢记忆效应的体现。1型糖尿病方面,对NOD小鼠用抗淋巴细胞血清联合exendin-4治疗8天,75天后88%1型糖尿病被治愈。实验证实,GLP-1类似物可抑制细胞因子、脂肪酸等引起的β细胞凋亡。

    在临床研究中,有学者采用葡萄糖钳夹技术,对exendin-4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降低HbA1c的强度几乎一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