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59395
半世纪岐黄育英才 五十载杏林铸辉煌 ——江西中医学院建校50年改革发展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01期
     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过,留下了厚重的痕迹。赣鄱大地上,几辈中医药人秉持“济世救人”之精神,往而复来,革故鼎新,使中医学在这里代代相继,源远流长。弹指一挥间,公元2009年4月18日,江西中医学院迎来五十华诞。

    几千年的历史传承,积淀了传统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中医文化根深叶茂,蔚为大观。50年来,江西中医学院秉承中医药的传统和精神,治病救人,培育英才,建树科学,弘扬文化,创新学术,探索真理。50年来,经过几代中医药人的努力,学校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优势突出、科研能力显著、综合实力强劲,誉享国内外的高等学府。几代中医药人生生不息的奋斗,谱写了50载江西中医学院改革发展的辉煌篇章!

    继承创新 坚持科学发展 增强办学综合实力

    50年的风雨沧桑,记载了昨日的艰辛和开拓;50年的岁月洗礼,造就了今天的收获与辉煌。

    50年,数次重大事件勾画出江西中医学院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轨迹,谱写了江西中医学院奋斗前行的华彩乐章。江西中医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江西中医进修学校;1958年,江西中医进修学校更名为江西中医专科学校;1959年5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江西中医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江西中医学院;1973年,江西药科学校并入江西中医学院;198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学校获中宣部、中组部、国家教委联合授予“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2002年,获准建设江西省首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2年动工建设湾里新校区,2003年7月实现学校整体搬迁;2003年,获准建设“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7月,成功获得在香港的办学权;2005年8月,“新型抗肿瘤药槐定碱注射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类化学新药证书,这是江西省自主研发的惟一一个国家一类新药;2007年6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2007年,“新型抗肿瘤药槐定碱的研究”和“腧穴热敏化临床研究”2项成果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针灸推拿学获准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08年,第14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6月,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2008年,《中药炮制学》获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实现了江西医药学科国家精品课程零的突破;2008年8月,“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药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被列入首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江西省首批建设的3个实验区之一;2008年,“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2008~2011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
, 百拇医药
    建校之初,学校规模小,结构单一,仅设有中医学专业,师生数不足千人。50年岁月如歌,昔日老校喜换新颜。如今的江中,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学校现有4个校区,校园面积2308亩,校舍面积39.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220.52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77.8万册,电子图书40.6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9个;校园网“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覆盖全校。新校区拥有时尚整洁的学生公寓、服务一流的师生食堂,设备先进的实验综合大楼、现代化管理的图文信息中心,设施齐全的大规模运动场馆……学校在办学条件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标志性成就在2008“中国中医药展”中展示。如今,校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浓郁的中医药传统元素与时尚的校园建筑相结合,现代气息与传统韵味和谐并存,一所校园信息化、景观人文化、环境生态化、建筑园林化的现代大学校园已然成为英雄城南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俱进,矢志创新,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积淀了“惟学 惟人 求强 求精”的校训精神,确立了“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把江西中医学院建成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大学”的办学目标、“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方略,抓住高等教育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走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办学道路,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天,学校立足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的优势,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步入全国中医药院校先进行列,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学校在办学层次与规模,教学质量与成果,科研实力与水平,医疗服务与社会影响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步,成功实现了学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 百拇医药
    厚积薄发 狠抓学科建设 科研实力快速提升

    2008年3月28日,是江西中医学院师生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江西省召开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学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肿瘤药槐定碱的研究”和“腧穴热敏化临床研究”等2项成果双双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创了该省历史上一个单位一年获得2个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先河。

    近年来,学校瞄准中医药学科前沿和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发挥学科优势,建设科研平台,学科和基础平台建设成效卓著,现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江西省示范性硕士点5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集成了江西医药行业90%以上的优质科研资源。其中,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江西省首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是国家发改委在中医药领域布点建设的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在2008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评价中获得优秀,居中医药行业第一,并荣获“国家高技术产业化10年成就奖”。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在江西省首批布点建设的3个重点实验室之一,2006年率先通过建设验收,并成为2008年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的主要依托技术主体;探索性学科中药制药学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学科建设验收中,总评成绩高达99.8分,居全国同类学科第1名。
, http://www.100md.com
    学校注重以平台建设为依托,整合科技资源,打造优秀创新团队,科研实力快速提升。近5年,重大项目数量和经费增长迅速,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87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中医药)科研专项等国家级项目65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43项,获纵向科研经费9386.29万元,横向科研经费7011.10万元,在研项目合同经费达11908.1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168篇,SCI、EI、ISTP等收录77篇,出版学术专著33部,出版教材(教学用书)10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新药(保健品)证书及临床批件20项;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3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3项。

    科研实力的快速提升,推动学校取得了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2007年,“新型抗肿瘤药槐定碱的研究”等2项成果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型抗肿瘤药槐定碱注射液”是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研制成功的惟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源自中药的化学抗肿瘤注射剂,也是江西省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唯一国家一类新药;“腧穴热敏化临床研究”是江西省第一个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中医临床研究成果,得到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同行专家高度评价,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称誉该成果“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以著名针灸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为组长的鉴定专家组评价该成果“已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属原始创新”。
, 百拇医药
    丰硕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使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为增强,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了可靠保证。

    人才培养 以教学为中心 教育质量大幅提高

    如何更多更好的培养中医中药优秀人才,学校努力创新,不懈探索与实践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多次围绕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等问题组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凝练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方向。“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师生的共识。目标明确以后,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拉开大幕。

    ——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建设了一支学历、学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34人,其中,专任教师779人。专任教师中,具博士学位119人,硕士学位284人,高级职称343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22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4人,江西省首批“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优秀教师7人,省教学名师8人,省名中医28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9人(次)。
, 百拇医药
    ——构建多层次办学体系。学校现有20个本科专业,涉及医、工、理、文、经、管等6大学科门类,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在校本科生8716人;有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研究生665人。自1984年以来,已招收25届共1667名硕士研究生,毕业授学位963人。2003年,获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2008~2011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计划。

    ——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推行了教育教学改革“四大工程”(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的“教改工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素质教育工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兵工程”、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的“数字化管理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在横向可比较的竞争中表现突出。近3年,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居全省高校前列;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升学率居全省高校第1位;在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自2003年起,对所有硕士学位论文实施省外同行专家“双盲”评审,有效保证了学位论文质量。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历年组织的高校硕士学位论文抽查中,优良率达100%。2005、2006年,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占全省总数的42.9%,居全省高校第1位;在2007年省政府学位办组织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检查中获得优秀。此外,由于始终坚持以高级别项目、高水平平台为培养载体,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据统计,近3届研究生发表论文587篇,人均1.12篇,其中,26篇被SCI、EI收录。近5年,研究生毕业就业率超过95%,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评价较高,总体满意率达92%。学校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科技“挑战杯”竞赛多次获奖、武术运动队在全国和省市大学生赛事中获奖近百项、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后14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表彰。
, http://www.100md.com
    ——推进教学质量工程成效突出。学校“中药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研究与实践”成果被收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系列报告《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报》专题介绍了该项成果并予推广;“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药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被列入首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这是江西省首批建设的3个实验区之一;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获准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中药炮制学》跻身国家精品课程行列,实现了江西医药学科国家精品课程零的突破。此外,还拥有7门省级优质课程(精品课程)、5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高校特色专业、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得到教育部认可。2004年,经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考察遴选,学校成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唯一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基地”和民族医药产学研合作教育牵头院校,与西藏藏医学院、新疆维吾尔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校际合作。2007年,被教育部指定为“质量工程”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对口支援西藏藏医学院,成为江西省唯一对口支援西部的高校。截止到2008年12月,学校已培训3批共180余名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招收5届共1100余名少数民族本科生;建设民族药实验室1个,开展了12个民族医药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
, http://www.100md.com
    岐黄仁术 矢志弘扬国粹 诠释当代中医精神

    医药为用,性命相托,中医药人秉承传统,行仁术,济世人,造福八方民众。学校现拥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17所,实习医院(实习基地)203个。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建于1957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之一,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急救康复为一体的教学医疗单位,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拥有7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科室,5个省级中医(中西医)医疗中心,2个省级医学领先专业,8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4个省级特色专科。组建了南方灸学研究所和江西省南方灸疗中心,建立了全省48家医疗机构参与的针灸临床视频网络,“江西灸”品牌优势日益凸显,得到了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有江西省名中医26人,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带头人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2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9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基本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术科研水平高,学历、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中医专家队伍。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附院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深入开展中医特色年活动,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努力培育一批重点专科专病,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拓宽中医药服务范围,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针灸理论,“江西灸”全国独树一帜。该院经过近20年的创新研究,独创的“艾灸新疗法”独树一帜,得到国内同行专家和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在针灸医学领域基本形成了“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的格局。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李维衡教授等知名专家对这一原创性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成果提出了腧穴热敏化新理念,在灸疗学临床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2007年3月,“腧穴热敏化临床研究”项目被江西省政府评为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江西省医疗卫生界20多年来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目前该院正通过对腧穴热敏化规律、灸材灸具的研发、新灸法治疗的优势病种、新灸法与中医治未病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使之成为全国艾灸临床研究与开发中心及相关中医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主要基地,全面拓展了针灸研究领域,继续引领艾灸学术发展。
, 百拇医药
    ——医疗、教学、科研和产业化同步发展,中医科技成果转化硕果累累。该院以医疗带动科研,提高教学质量,以科研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医科技成果转化硕果累累。近3年,该院共立项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等,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该院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临床药理研究基地。该院与江中集团共同研究开发了国家首批保护中药品种“复方草珊瑚含片”,国家级新药“复方瓜子金含片”及咽喉嗓音保健制剂“亮嗓胖大海清咽糖”、“嗓宝冲剂”、“金嗓茶冲剂”等分别获国家及省级生产证书和国家药品保护证书,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这些中药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亮嗓胖大海清咽糖”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南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该院的固本颗粒剂、肾衰泄浊口服液、健身膏、跌打外敷散、滋喉悦音饮、解毒止痒口服液、肛门洗剂等近100种院内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下一步申报新药奠定了基础。
, 百拇医药
    ——重视内涵建设,培育中医特色专科(专病)。该院拥有呼吸科、针灸科、毒蛇咬伤专病、中医妇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外科、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7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中医骨伤、中医肾病、中医肺系病、中西医结合急症、南方灸疗5个省级医疗中心;针灸、肛肠2个省级领先医学专业;另外还有8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和4个省级特色专科。目前基本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的发展局面。这些重点学科和专科中医特色浓厚,优势突出,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也有力促进了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

    精诚济世 彰显办学特色 服务社会成效卓著

    江西中医学院是江西省惟一一所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高等院校,拥有众多高水平中医药优秀人才和扎实的科研创新基础。学校瞄准中医药的良好发展前景,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为办学宗旨,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发挥学校的人才和学科优势,积极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并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 百拇医药
    ——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创建并发展了国内著名中药制药企业——江中(制药)集团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18亿元净资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全国中药企业销售收入50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中国中药类上市公司10强,年纳税额超过2亿元。2006年6月,“江中”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学校依托中药学等优势学科研发了近40个中药及相关产品,其中,江中复方草珊瑚含片、江中健胃消食片、江中亮嗓胖大海清咽糖、汇仁乌鸡白凤丸、汇仁六味地黄丸、金圣药物低害卷烟等6个产品实现了单品种年销售额超亿元。近5年,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0亿元,为江西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智力助推江西中药产业发展成绩斐然。近年来,学校先后协助江西省人民政府,成功申报了国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江西)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江西)基地、南昌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并作为项目实施指导主体,在3个基地建设中发挥了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为2006年、2007年江西中药产业销售收入连续2年跃居全国第一位奠定了坚实基础。近3年,学校还积极策划、协助省内中药企业,获得国家产业化项目资助经费超过7000万元,为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百拇医药
    ——发展卫生事业贡献突出。近5年,学校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共派出18批次50余人赴全省10多个县(市)的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工作;接受全省70多个县(市)419人次医务人员进修学习;举办8期“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班”,培训来自全省252个乡镇卫生院的1200余名学员。跟踪调查数据显示,经过培训,学员个人门诊量增加24.6%,其中,中医门诊、业务收入、中医药收入分别增长26.8%、29.7%、38.4%。此外,学校直属附属医院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医院门诊人数6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65万人次,总收入2.2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2.5倍、2.3倍、3.1倍。

    ——倾力支援灾区成效显著。“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学校捐助2辆救护车,派出5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共15人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派出2批医疗队赴四川小金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医疗队员们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嘉奖。此外,学校还利用中药学的学科优势,与小金县科技局联合申报“川产道地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灾后恢复重建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获得国家星火计划立项资助,为灾区资源保护、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 百拇医药
    ——技术辐射效应日益显现。基于针灸推拿学学科原创的“无创痛针灸疗法”和“热敏化腧穴艾灸疗法”等新理论、新技术,创建了“针灸世界”网络系统,并与全省48家县级中医院合作,开展远程实时诊疗服务,将原创的针灸特色诊疗技术辐射到全省社区和农村,较好地解决了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看名中医更难的问题。目前,该项技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继续教育项目,已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0载风雨兼程一路耕耘一路收获,半世纪奋发拼搏满园桃李满园春色。而今,在社会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的新形势和新条件下,江西中医学院将以50年校庆为契机,秉承“惟学 惟人 求强 求精”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和办人民满意大学的要求,积极为社会培养更多富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各类优秀人才,竭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服务。, 百拇医药(文/吴晓明 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