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癌
编号:11770758
甘爱萍治疗胃癌术后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20期
     近年来,随着胃癌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康复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中医药对胃癌切除术后诸症有一定疗效。湖北省名中医,湖北省中医院甘爱萍教授在治疗该病中屡起沉疴,收效明显。现将其心得总结如下。

    培中固本 扶正祛邪

    甘老师对胃癌术后康复治疗强调处处照顾胃气,常用益气甘缓之品调补后天之本。现代医学已认识到恶性肿瘤发病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即使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其免疫失调仍存在,肿瘤极易复发,所以胃癌术后的康复治疗关键在于调节免疫功能。张仲景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若脾虚失运,化源匮乏,正气亏虚,百病由生。现代研究亦证明麦冬,黄芪、白术、白芍等培土和中之品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吞噬能力,加强干扰素的诱生。

    补中有泻 中病即止

    胃癌的产生是在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多种治病因素相互作用,以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痰湿气瘀毒等搏结日久积累而成。胃癌术后正气虚弱,病邪犹存,正气虚不等于症候虚,不要一味滋补,而需辨证论治。甘教授在补益药中佐以祛痰化瘀理气渗湿之品,以通为补。对实邪不甚者,并不主张用峻烈攻邪之品,须将顾护胃气放在首位,若过用苦寒攻邪之品,不得要害,必反伤其正。
, 百拇医药
    甘凉濡润 资其化源

    胃癌切除后,气血大伤,又经化疗,耗伤阴液,出现气阴两虚的症状,如口干咽燥,神疲乏力,腰酸,便溏,舌红少苔,脉细。甘教授十分重视胃阴的充养,善用甘凉柔润之品,如沙参,麦冬,玉竹,芦根,黄精,并佐以甘淡之品,如茯苓,薏苡仁,竹叶,使补而不滞。

    升降相因 调畅气机

    胃癌切除后患者气血运行失调,气机当升不升,反而下陷,如脾气不升而致头晕,便溏;当降不降,反而上逆,如嗳气频频,恶心呕吐。甘教授用枳实,陈皮,竹茹,砂仁等和降胃气,消痞除满,以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健脾升阳,从而调理脾胃气机升降。甘老师还很强调整体观,主张调理“三气”:宣肺气,疏肝气,降胃气,兼顾五脏。如用桔梗宣发肺气,以助升发脾胃清阳;以百合如肺胃,降泻肺胃郁气;砂仁兼有益肾理元气之用,“引诸药归宿丹田。”

    此外,胃癌的产生,涉及到患者的生活习惯、个人性格、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甘教授十分重视与患者的交流,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养护调理,通过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悲观情绪,让患者感受到关心与希望,更有利于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 百拇医药
    验案

    谢某,女,62岁。主诉:胃切除术后胃脘不适1年余。现病史:患者2005年因胃癌,贲门以下3/4胃切除,此后又经4次化疗,现感胸骨后有烧灼感,胃脘嘈杂,嗳气频频,稍食肥甘厚腻则腹泻,大便后有不尽感,白天常因情绪波动而汗出、眠差、盗汗、舌麻,舌质红苔少,舌上有裂纹,脉弦细。望之面色蜡黄,声弱神疲。辨证为气阴两虚,脾失健运。治以益气养阴,理气运脾。

    处方:人参10克,玉竹15克,百合15克,砂仁10克,香橼皮10克,大腹皮10克,黄精10克,茯苓15克,郁金12克,白芨15克,浙贝母15克,合欢花10克,玫瑰花10克,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生白术12克。

    二诊诉嗳气减轻,舌麻减轻,以上方去香橼皮、大腹皮,加桑叶15克、黄芪20克、玄参15克。守上方随症加减,4个月后症状得以缓解,精力明显恢复,面色转好,大便正常,无盗汗,无舌麻,仅饮食不慎偶发胃脘嘈杂。
, 百拇医药
    此患者乃胃癌切除术后,化疗后典型的气阴两虚,脾失健运之证,气血大伤,精气不得上荣,故面色蜡黄,声弱神疲。脾失健运,故饮食不慎则腹泻,嗳气频频,而胸骨后有烧灼感、盗汗、舌麻、舌质红苔少,舌上有裂纹皆为阴虚之象。甘教授并未一味授以益气养阴之品,而是抓住“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的特点,以人参,玉竹,黄精养胃阴和胃气,以砂仁,香橼皮,大腹皮理气健脾燥湿,配以轻清之合欢花,玫瑰花,一升一降,气机得调。郁金既入气分,行气解郁,又入血分活血凉血,佐以白芨收敛创面,浙贝母调节胃酸分泌,促进手术创面愈合。二诊中去香橼皮,大腹皮,意在防其行气辛燥之性太过而伤阴。妙在加入肺经之桑叶,甘寒凉润,轻清疏散,如《脾胃论》中:“清中清者,清肺以助天真”。润肺清上,则精气得以滋养全身。整体用药体现了“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脾胃功能纠正,正气充足,邪不可干,虽未用一味攻伐癌毒之品,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百拇医药(周畅 湖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