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名人与养生
编号:11770486
仁者爱人仁者寿 ——郑集教授的养生之道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26期
     郑集教授是我国营养学的奠基人,是我国生物化学的开拓者之一。最近,他刚刚过完自己110岁的生日,郑老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年长的教授,在他105岁高龄时曾被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授予“21世纪最有成就奖”这一殊荣。总结郑老的养生之道,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平素合理饮食 从不服用保健品

    照顾郑老多年的陆老师曾向媒体透露,郑老一日三餐都事先订好食谱,荤素搭配,没有特别的忌口,但也不暴饮暴食。郑老有一套自己独创的“长寿菜单”:起床先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早餐一杯牛奶,吃一份用五个红枣、三个桂圆、15~20粒枸杞子一起煮的食物,还有一小块蛋糕;中午三菜一汤,黄豆炒瘦肉丝、凉拌苦瓜、清炒生菜、西红柿嫩豆腐汤,再来点稀饭,里面放一点红豆、山芋,稀饭熬1个小时左右,很稠;晚饭是藕粉、包子、面条、馄饨之类容易消化的食物,有时是煎鸡蛋饼。郑老认为,长寿的实质就是延缓衰老,郑老坦言:“要想长寿,就得科学进食,不要违反自然规律。更重要的是凡事要想得开,心平气和了身体才能健康。”除了正餐,郑老每天水果不断。他最爱的水果是香蕉,中午、晚上各一根,以缓解便秘。郑老还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迷信保健品,倒是可以服用一些维生素,用郑老自己的话说:“不用选贵的,国产的和进口的都是一样。我一天要吃三四毛钱的维生素。”
, 百拇医药
    活到老 学到老 教到老

    熟悉郑老的人都知道,他晚年仍热爱工作、笔耕不辍,74岁学日语,90岁学朝鲜语,退休后还编著出版7种专著、56篇科学论著,108岁时,郑老整理了养生书《鉴证长寿》。最近,郑老还出版了台湾版养生书《不老的技术》,将自己多年研究营养学的心得传授给更多的人。可以说,郑老能享有如此高寿,与其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的生活学习历程是分不开的。

    郑老的一生也印证了美国兰德公司健康经济学家詹姆士·史密斯所说:人的寿命长短与其受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寿命可能越长。尤其是人在老了之后,多受教育将会大大改善其健康状况。

    宽泰自居,恬惔自守

    郑集教授曾经变卖自己的房产,捐给学校和社会,并设立清寒奖学金和学术基金,资助贫困学子。从这个角度讲,郑老不愧为一位“仁者”,明代吕坤《呻吟语》有云:“仁者寿,生理完也。”即“仁者”在形、神诸方面都完全具备了有利于生命延续的全部积极因素。郑老置名利于身外,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晋代著名养生家葛洪也有云: “常其宽泰自居,恬惔自守,则身安静,灾害不干。”唐代名医孙思邈更是在《千金要方》中教诲世人:“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由此可见,一个善良的人、一位仁者是具备了长寿最根本的素质的。现代医学理论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因此,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道德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满足,缓解了这方面的情感矛盾,减少了心理冲突,并通过大脑皮层,又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 百拇医药
    直面“空巢”烦恼 善于自我调节

    原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肖信生教授是郑老的学生,据肖教授介绍,郑老曾住院不下十次,还病危过多次,可年纪越大,身体反而越好。从2006年至今,从未住过院。“他身体很好,可是很寂寞。”肖教授说,郑老的亲人都在外地或国外,身边只有照顾他的保姆,生活上料理得好,但精神上老人也有需要。有时候,家里来了年轻人,郑老的话就特别多,常笑得合不拢嘴,但大多时间,老人只能看看报纸打发时间。但是郑老善于自我调节,现在他的心态特别平和。他的书桌旁的墙上有一张纸,上面写着每天的作息安排:早上5:00起床,中午12:45午睡,下午3:00左右起床,晚上10:00睡觉。”郑老对此安排严格执行,再冷的冬天,郑老都按时起床。如今,郑老除了耳朵有点背,仍然思路清晰、言语流畅。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是说明只有规律的生活,保持精神与形体的充实,才能长命百岁。, http://www.100md.com(杨璞 朱群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