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研究
编号:11798184
惊——气乱伤心胆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88期
     惊,旧写做“驚”,小篆写作jīng。1922年末在河南洛阳附近出土的袁博残碑,碑文里“惊”写作jīng,据推断文字出于后汉末年。从字形看,惊与马的渊源颇深。《说文》释为:惊,马骇也。从马,敬声。说明“惊”本来的意思是马受了突然的刺激而精神紧张,行动失常。我们现在也常说“马惊了”,当然有时也说“牛惊了”,都是这类含义。随着文字的使用,“惊”代表的含义扩大了,指人的惊动、震惊。在古代的文献里,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庄子》里有“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的名句,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的句子,都是很好的佐证。

    任何情志的过激都可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这就是情志病,作为“七情”之一的“惊”也不例外。中医上讲“惊则气乱”,这里的气指气机,人受惊会引起机体气机紊乱,进而造成脏腑功能的实质损伤。具体来说,受“惊”对五脏的心和六腑的胆伤害最大,成语有心惊胆战,就是描摹这种情况。生活中,大家都有受惊的经验,人受惊必心慌,中医称为心悸,轻微的惊吓,一会儿心情就会平复,但是持续的或者剧烈的震惊,就可能导致疾病。笔者的外祖母在文革刚结束的时候,有一年岁末独自在家,有四五个工人上门查电表,因为他们的制服很不整齐,敲门的声音也很响,老人家误以为是抢劫,惊出一身冷汗,等工人走后就病倒了,吃了几十服汤药才好。现在回忆,外祖母受惊,再加上本来身体虚弱,结果犯了心悸病,也是特殊时代给人留下烙印的反映。

    因为受惊,引起的心慌,称为心悸;相反,没有受惊,也时时心慌,就称为怔忡,怔忡比心悸的病情更严重。心气虚、身体弱的时候,人容易受惊,胆气虚也容易受惊,中医专门有这样一个病,叫做“心虚胆怯”。病人往往很容易受惊,有时觉得惶惶不可终日,睡眠也不好,有时还会做恶梦。对这样的情况,给予安神定志丸,朱砂安神丸效果都很好,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心理辅导。人是很迷信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有些内容说的有道理,笔者对于心理治疗略有研究,对很容易受惊,甚至说自己看到鬼魂的病人,除了给予药物治疗,还要坚定他的信念,俗话说“疑心生暗鬼”,心虚胆怯的病人容易胡思乱想,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惊吓,除了药物治疗,加强锻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也很重要,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如果您的亲戚朋友生了这种病,一定要理解他,因为病人是很痛苦的,我们说话时要轻柔细语,多多规劝,才能使他早日康复。对医生来说,更是要理解病人,体会病人的痛苦。, http://www.100md.com(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