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医业资讯
编号:12126095
前沿医讯 不用打针接种疫苗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30日 生命时报 2011.09.30
    不用打针接种疫苗(前沿医讯)

    近日召开的美国第51届“抗微生物病原体与化疗多学科会议”最新消息称,目前已上市和正在研发的基于皮肤的无针头注射疫苗有很多种。

    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新近上市的无针头注射器(脉冲给药注射器)。这种注射方法已经在美国很多地方用于替代传统针头注射器接种流感疫苗,其最大的好处是只需小剂量药液即可达到疫苗接种的目的。但是,由于这种接种方法主要靠高压喷嘴将药物“射入”皮下,所以会导致瞬间不适感。第二种是贴剂疫苗。奥地利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目前正在研制一种可用于对付流感的贴剂疫苗。这种方法同样只需要小剂量的疫苗药液,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第三种是发丝针头皮下注射。无痛疫苗接种方法是针头细如发丝的注射法。这种方法只将药液通过细如头发丝的针头注射到皮下,而不是传统的肌肉注射,因而几乎不会导致疼痛。《疫苗》杂志副主编布鲁斯·维尼格博士表示,“免打针疫苗”通常更安全更便捷。美国范德堡大学预防医学教授迈克尔·迪克博士表示,这些“免打针疫苗”接种方式也不再让人恐惧。▲
, 百拇医药
    (李 涛)

    

    前沿医讯

    患者将有望为自己献血

    医疗用血紧张是全球性问题,美国血液学会《血液》杂志最新刊文宣布了一个移植界的重要突破:不久的将来,患者可为自己献血了。总部设在巴黎的研究小组目前已经成功将一个特定的生长因子调节成红细胞,使造血干细胞增殖和成熟,并援助培养促成了数十亿个红血细胞的造血干细胞成熟。待红血细胞能够在体内达到充分成熟后,研究人员将其注入实验鼠细胞。5天后,捐赠者血液中红血细胞的存活率是94%—100%,26天后为41%—63%。结果表明,培养细胞的寿命和存活率类似于天然的红血细胞。“虽然以前的研究表明,造血干细胞可以发展成为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这是首次有研究证明它们可以再在人体内完成此过程,这是移植界的一个重大突破”,法国皮埃尔大学血液科吕克教授说。▲ (唐劲松)
, http://www.100md.com
    雌激素修补受损心肺

    《美国呼吸与重症监护医学杂志》近日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雌激素有助逆转重症肺动脉高压发展为心力衰竭的进程,并恢复心肺生理功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通过实验鼠实验发现,低剂量雌激素即可阻止重症肺动脉高压转向右心室心衰的进程,收缩压和右心室射血分数都有所改善,导致心室肥大的肺重量也得到矫正。经过10天治疗,心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加州大学麻醉学系索巴恩·欧麦尔博士表示,治疗结束后进行的为期12天的跟踪调查发现,收缩压和心室射血分数基本完全恢复。研究结束时,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实验鼠全部存活,而没有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实验鼠存活率仅为25%。▲ (徐 江)

    

    美科学家有望让干细胞不老(前沿医讯)
, http://www.100md.com
    9月出版的《细胞周期》学刊刊文称,美国巴克抗衰老研究所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找到了一种防止成人干细胞老化的新技术,对人体衰老过程中组织损伤造成的各种病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人体组织的再生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种衰老与干细胞息息相关,因此了解成人干细胞的生长自新机制有助于让受损的人体组织恢复活力。研究人员通过干预这些基因组所产生的非蛋白质编码核糖核酸,抑制逆转录转座子基因组产生的毒性转录物,成功逆转了培养器中成人干细胞的老化进程。下一步,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深化研究,尝试通过恢复活力的干细胞应用于临床组织再生。▲

    (汪品植)

    

    新药剂精准查出子宫癌(前沿医讯)
, 百拇医药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

    日本福井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了一种配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检查药剂,能够鉴别子宫内出现的肿瘤到底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该方法只需与通常的癌症检查相配合,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

    目前常用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准确率受医生水平和经验影响,最高准确率约为80%。研究人员注意到,子宫肉瘤细胞中接受雌激素的受体会出现异常,导致细胞吸收雌激素的能力降低。着眼于这一点,通过处理雌激素制作出名为“FES”的药剂。这种药剂会集中到子宫肌瘤而不是子宫肉瘤上,然后利用PET成像,就可以确认是子宫肌瘤还是子宫肉瘤。试验显示,在24名患者中有22人的诊断结果准确,准确率达到90%以上。新方法不仅能迅速诊断,而且可避免身体创伤。▲

    (蓝建中)

    
, http://www.100md.com
    前沿医讯

    鱼油能缓解关节炎

    美国《骨关节炎与软骨》杂志近日刊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完成的一项新研究首次发现,鱼油中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显著减少和缓解骨关节炎症状。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饮食中适当增加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使骨关节炎发病率降低50%。新研究负责人约翰·塔尔顿博士表示,研究发现,欧米伽-3脂肪酸可直接影响到关节炎发作的生化反应,进而控制关节炎发病进程,甚至可以防止关节炎发生。▲

    (金也)

    激素疗法以胖制胖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称让脂肪与脂肪战斗,可提供一个解决肥胖的新途径。报道称,美国佛罗里达州桑德福伯纳姆医学研究所发现已经发现一种激素可让脂肪与脂肪战斗,这为对抗肥胖提供了新的途径。这种被称为食欲素的激素,在小鼠实验中,可通过激活小鼠身上的棕色脂肪(一种有良好活性的燃烧热量的组织),达到以脂肪制脂肪的目的。目前大多数减肥药原理是降低人的食欲。食欲素疗法的重点是燃烧脂肪,而非作用于对大脑食欲控制中心。▲
, 百拇医药
    (唐劲松)

    肺结核疫苗直击淋巴组织

    最新一期《免疫学杂志》刊登美国杜鲁道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称,科学家已在肺结核治疗研究方面获得新突破。安德里库帕博士主持的研究发现,肺部新增淋巴组织的增长与结核病防治关系密切。肺部新淋巴组织生长差的原因是缺少一种特种细胞因子。对不同成分在免疫反应控制结核杆菌方面的不同作用的理解,有助改进肺结核的治疗。医生可通过疫苗、免疫疗法和药物三管齐下,联合治肺结核。新发现有助于研究出打击淋巴组织内细胞的肺结核新疫苗。▲

    (徐江)

    

, 百拇医药     前沿医讯

    蛋白质预防中风后损伤

    《神经科学》期刊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蛋白质cypin对预防中风后的继发损伤具有重要效果。主持这项研究的生物和神经学教授波尼·菲尔斯坦指出,cypin是辅助大脑工作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能在中风后保持未受损的神经细胞继续同其他细胞通讯,从而避免造成大脑或神经系统的继发损伤。这项发现有助于开发出一种针对中风患者的有效干预措施,保护大脑神经细胞,避免由于中风造成长期性神经损坏。▲

    (汪品植)

    基因疗法治失明首获成效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一名英国男子成为世界上首个采用基因疗法实现复明的病例,不久的将来此疗法将被推广以救治千百万失明者。这个名叫乔纳森怀亚特的英国男子患遗传性病症,大多数这样的患者在40多岁就会完全失明。造成失明的基因被称为脉络膜,会使患者从童年时期视力就开始恶化。牛津大学眼科外科医生罗伯特在上周一对这位患者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手术,开创性地将一百亿份“由于病患失踪的基因”注入到患者的左眼中。这名患者目前已基本具备阅读大号字体能力 。▲
, 百拇医药
    (唐劲松)

    澳科学家研制出前列腺癌新药

    阻断营养,遏制生长

    悉尼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癌症研究》期刊上发表报告指出,其正尝试通过断绝癌细胞养料供应的办法将其杀灭,从而找到一种治疗前列腺癌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对人体细胞进行药物实验,设法阻止癌细胞获得生长所必需的亮氨酸营养物质。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前列腺肿瘤的生长被迟滞了50%左右。研究人员希望今后几年相关药物可投入动物实验,5年内启动人体临床实验。这种新式药物疗法有望避免外科手术和化疗的负面影响。▲

    (赵乾铮)

    
, http://www.100md.com
    前沿医讯

    打一针,一生不得流感

    英国《每日邮报》11月7日报道,一种只需接种一次就可保护一生不得流感的“万能疫苗”即将问世。一直致力于万能流感疫苗Flu-v研究的科学家表示,3—5年内有望成功研制出第一批疫苗,通过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投入临床使用。研究表明,该Flu-v疫苗可显著降低流感病毒感染率,大大减轻流感症状,彻底解决流感病毒变异问题。新疫苗可预防各种流感,包括:禽流感、甲流和季节性流感。该疫苗就像腮腺炎疫苗一样,打一针可保护一生。▲

    (金 也)

    口服胰岛素比打针便宜多了

    据《印度时报》11月7日报道,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教授埃里克·黑尔默豪斯特教授及其同事经过10年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口服治疗糖尿病的物质,有望消除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痛苦。科学家发现并研究出一种小药物分子,可制成口服药片以取代胰岛素针剂。据悉,美国糖尿病患者中95%患的是2型糖尿病,去年在注射胰岛素上花费了100亿美元。口服胰岛素既可给不爱打针的患者带来福音,又可节约大量医药费。▲
, http://www.100md.com
    (李 涛)

    新疫苗有望消灭脑膜炎

    世界卫生组织与美国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联合开展的一项脑膜炎疫苗研究日前取得新进展。去年12月推出的新疫苗MenAfriVac在布基纳法索投入使用,近1200万人接种了疫苗,6个月后布全国只出现了4个病例,而且4例患者均未接受过疫苗注射。此前,布基纳法索每周约出现1000例患者。新疫苗的免疫效果大大高于老式疫苗,而且成本低廉,一株疫苗只需0.5美元,非常适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推广。目前,该疫苗也已开始在马里和尼日尔投入使用。▲

    (甄 翔)

    
, 百拇医药
    前沿医讯

    美国研制出减脂针

    美国科学促进会官方刊物《科学转化医学》最新刊登得克萨斯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影响脂肪细胞供血的药物Adipotide为减肥(特别是腹部脂肪)打开了一扇新窗户。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每天打一针该药,一个月可减脂40%。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药物对人体同样具有“溶脂”作用。另外,该药还具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因而双管齐下,减肥更快。由于肥胖是导致癌症的一大风险因素,该药将首次以肥胖前列腺癌患者为对象展开减肥实验,以提高其总体健康水平。如果一切顺利,该针剂将会在肥胖人群中广泛应用。▲

    (徐 江)

    滴滴眼泪测血糖

    美国化学学会《分析化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称,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马克·梅耶霍夫博士及其同事目前正在研制一种电子化学感应装置可以通过患者眼泪(而非血液)测量血糖水平,这将为无数糖尿病患者解除了每天扎手指测血糖的痛苦。一些糖尿病患者因为怕疼而无法按时测血糖,导致危险增加。研究人员已完成的动物实验表明,根据眼泪血糖水平可以判断血糖水平。“泪检法”可以使糖尿病患者更加方便地每天测量多次血糖水平,既准确又不必承受扎手指测血糖的痛苦。▲
, 百拇医药
    (李 涛)

    

    前沿医讯

    “糖尿病袜”降低截肢危险

    英国《每日邮报》11月13日报道,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特殊袜子有助防止糖尿病患者避免截肢的痛苦,目前已在英国上市。糖尿病患者穿上这种袜子,可加速脚部损伤皮肤的修复,防止溃疡发生或恶化。这种名为Difoprey的袜子使用了从南极洲土壤里独有的细菌中提取的一种增湿蛋白质。加入这种蛋白会将水分保留在袜子纤维中,然后直接缓慢释放于脚部组织。可每天12小时保持脚部有充足水分。这种袜子药效为三天,之后可以使用具有增湿作用成分的胶囊再次给袜子施药,晾干后可继续使用。据预测,这种袜子可以使糖尿病患者截肢危险降低60%。▲
, 百拇医药
    (金也)

    干细胞注射促进心脏细胞形成

    美国布法罗大学医学和生物医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注射干细胞后可促进健康心脏细胞的生成。该项研究在11月15日奥兰多的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上发布。在注射干细胞后一个月内,正常心脏肌肉细胞的生长增加了30%。此前心脏病研究的重点是心脏病发作后的脏器损害治疗,但这种新式干细胞注射疗法则尝试改善未受损区域的功能,确保未受损区的正常工作。研究人员希望在两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将这种干细胞注射疗法引入临床试验。▲

    (汪品植)

    乳癌新药抑制病情发展

    今年11月举行的国际分子目标和癌症疗法大会上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一种组蛋白去酰基酶抑制剂类新型抗癌药物对乳腺癌具有疗效。研究人员试验发现,患者服用药物后头几周就体现出一定效果,这有助于扩大激素疗法的效果,延迟采取化疗手段的时间。患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妇女接受激素疗法后,很多人会对激素产生抗体,这种新药则有助于解决抗体问题。新药物目前正在审批中,上市指日可待。▲
, 百拇医药
    (甄翔)

    

    前沿医讯

    治疗糖尿病将有靶向药

    据美国《今日医学要闻》最新报道,美国加州一项新研究称,一种可选择性刺激胰岛素作用且可改善空腹血糖的“单克隆抗体”已经在实验鼠实验中获得成功,为下一步人体实验奠定了基础。新研究中,对实验鼠进行了6周的全人单克隆抗体治疗后发现,该抗体可模拟胰岛素升糖作用和改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该抗体在调节血糖的情况下,并不会导致低血糖症。这项研究是糖尿病靶向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徐 江)
, http://www.100md.com
    “脂肪滴”有望快速消脂

    众所周知运动能加速脂肪代谢,但“燃烧脂肪”的机理尚不清楚。据《欧洲分子生物学》杂志刊登挪威奥斯陆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宣称,科学家已经锁定脂肪代谢的一个“中央组件”,了解了释放燃烧的机制,希望今后能据此机理研究出新的减脂药物和疗法。脂肪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的 “脂肪滴”中,脂肪代谢需要几种不同蛋白质的协同作用,这在脂肪代谢中有关键作用。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专家指出,脂肪滴表层OPA1锚定蛋白的发现,是“理解脂肪滴生物学调控研究”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徐 澄)

    

    关沿医讯
, http://www.100md.com
    有“撒切尔基因”每天只需睡4小时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25日报道,德国慕尼黑大学科学家最新发现一个编号为ABCC9的基因,该基因可减少人们的睡眠时间,每晚只需4小时睡眠。前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以其睡眠时间少而著名,因此该基因又称“撒切尔基因”。这项研究调查了欧盟国家4000多名参试者的睡眠习惯,并比较了参试者的基因情况。结果发现,拥有两个ABCC9基因的参试者比其他参试者睡眠更短。▲

    (金也)

    防龋齿漱口液即将问世

    美国《发现》杂志最新刊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项研究,一种能杀灭龋齿细菌的技术将为龋齿预防带来一场革命,同时也会大大降低高昂的医药费。新研究负责人、华裔微生物学家施文元教授及其同事首次对细菌生物被膜中龋齿主要致病菌变形链球菌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这项新技术称为“特异性靶向抗菌肽(STAMPs)”,专门杀灭导致龋齿的病菌,而不会像其他抗菌药物一样殃及无辜,破坏口腔其他菌群。▲
, http://www.100md.com
    (徐澄)

    晚期卵巢癌治疗研究新突破

    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杂志《分子癌症治疗学》最近刊登加拿大圭尔夫大学一项新研究宣称,科学家在最致命的妇科癌症晚期卵巢癌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种编号为ABT-898的可缩小晚期卵巢肿瘤的缩氨酸多肽,能大大提高患者生存几率。实验鼠研究发现,ABT-898可以减少肿瘤中的异常血管,进而有效缩小晚期卵巢肿瘤,但是却不会伤害正常血管。研究人员称,这项新研究将会大大提高化疗药效,因为健康血管有助于将抗癌药物送达病灶,而ABT-898对肿瘤中异常血管的抑制作用又可为化疗扫除障碍,更好发挥抗癌药效。▲

    (金也)

    
, 百拇医药
    前沿医讯

    8秒钟早检乳腺癌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革命性新型乳房扫描仪,仅需8秒钟即可确定乳房肿瘤位置。该乳房扫描仪扫描肿瘤的原理来自于通过无线电波探测炸药的地雷侦探技术。通过无线电波对患者乳房的扫描,根据正常乳房组织与肿瘤细胞的不同反应,就能快速查出乳房肿瘤。检查过程中,病人将乳房放在扫描仪的陶瓷杯内,8秒钟即可在电脑上显示3D影像。对200名参试女性的初步研究发现,新型乳房扫描仪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达到80%。新型乳房扫描仪不会产生传统X光透视带来的辐射危险,且售价不到1万英镑,容易普及。▲

    (李 涛)

    查血提前确诊帕金森

    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会刊》新近刊登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一项新研究宣称,科学家已经研制出能够在症状出现前就可诊断帕金森氏症的一种简单血检。科学家在帕金森氏症患者血液中发现了一种叫做“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的物质(一种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的小蛋白),根据患者血液中是否出现该蛋白,即可判断其帕金森症发病几率。科学家表示,这项研究不但可以更早预测帕金森氏症,而且有助于研制出保护大脑的药物,能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http://www.100md.com
    (金 也)

    新肠癌药不伤好细胞

    《美国科学院学报》近日刊登加州大学一项新研究宣称,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全新的二合一抗癌药,这种神奇药物可以发现并摧毁肿瘤,但不会伤害患者其他组织。多项测试发现,该药可在数分钟之内射向肠道肿瘤,然后会使肿瘤明显缩小。一些被认为罹患晚期肠癌的实验鼠在使用这种药物之后竟然得到治愈。这种新药可以对癌变病灶实施“定点偷袭”,不会殃及周边健康细胞。而在化疗等标准癌症疗法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还会误杀健康细胞。因此新药物不会导致标准癌症治疗所带来的脱发和恶心等副作用。美国科学家发现这项新技术同样适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皮肤癌。▲

    (徐 澄)

    
, 百拇医药
    前沿医讯

    英研究出高质量干细胞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7日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科学家经过10年努力,首次研制出被誉为“再生药的圣杯”的高质量干细胞。ESCs干细胞不受动物培养媒介“污染”,属于“纯人类干细胞”。科学家称,这种干细胞已经送入英国干细胞库,希望在3年内能投入临床实验。科学家希望,通过ESCs干细胞研究能进一步了解涉及人体组织受损或丧失的多种疾病的病因,改善治疗措施。这为帕金森综合症、心脏病和糖尿病的胚胎干细胞治疗带来曙光。▲

    (李 涛)

    皮肤癌扩散找到“开关”

    黑色素瘤是最危险的皮肤癌。据美国《自然·通讯》杂志刊登一项最新报告称,英国格拉斯哥比森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已经在黑色素瘤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发现:在黑色素瘤扩散之前,一种编号为P-Rex1的基因一定会出现。实验鼠研究显示,如果细胞中不出现该基因,那么黑色素瘤就不会扩散。由此可见,该基因在黑色素瘤转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开关”作用。新研究负责人欧文·森索姆教授表示,这项新研究有助于大大提高皮肤癌患者的化疗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徐 江)

    

    前沿医讯

    查基因可预测心脏术后并发症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伦敦桥医院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出的一种基因筛查法,可以识别出心脏病手术后并发症高危患者。近期多项研究发现,近1/3的心脏病患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血液稀释剂氯吡格雷(clopidogrel)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致使术后1年内发生中风或心脏病死亡危险增加5倍。而这种新的基因筛查法可以识别出这类高危人群。具体测试包括:血液检测确认血凝是否正常,同时通过口腔擦拭筛查基因缺陷情况。整个筛查过程用时不到1小时,一旦发现高危患者,医生即可考虑选择其他治疗方法。这项新突破可大大提高心脏手术患者的生存几率。▲
, 百拇医药
    (李 涛)

    科学家找到“老年痴呆抗体”

    新近出版的《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一项最新研究宣称,纽约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并造出了一种“老年痴呆症抗体”。利用这种简单方法造出的“老年痴呆症抗体”,可以中和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的有害蛋白质粒子“β-淀粉样蛋白”。科学家表示,这项新研究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帕金森氏症等复杂疾病的病理,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出可治疗多种疾病抗体的新药物。▲

    (金 也)

    旧药物能治脑瘤

    美国最新一期《癌症研究》杂志刊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医学院和该校莫里斯癌症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宣称,科学家已经识别出可导致至少一种成胶质细胞瘤的一种新基因突变。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CTD域出现的Exon 27片段缺失突变。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发现两种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癌症的药物,可以提高患有成胶质细胞瘤的实验鼠的寿命。这两种药物是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小分子抑制剂erlotinib。对确诊后生存率仅为14%的成胶质细胞瘤患者来说,这一发现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徐 澄)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