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逸趣
编号:12374353
跟着古人学处世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31日 生命时报 2013.05.31
智慧,中国文化,向孔子学谦虚,向庄子学换位思考,向诸葛亮学修身,向阮籍学慎言,向范仲淹学有志,向郑板桥学糊涂,营养你的心灵
跟着古人学处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的许多文化精粹和精神宝藏值得现代人借鉴。本期特邀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健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小雷,教你向古人借智慧,“营养”你的心灵。

    向孔子学谦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需要亮出自己的优势,但谦虚似乎被抛诸脑后。比如新人入职,面对前辈们,心里想的是:“我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比他们牛多了”,于是开会抢着发言,挑老同志的刺,没多久,同事关系变差,上司也觉得这人不成熟。

    《庄子·秋水》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众多江河水汇入黄河,河神便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但当河神来到海边,面对看不到尽头的大海,才谦虚地说:“俗话说,‘听过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 许多自大的人总会发现,自己的那些“了不起”和“骄傲”,其实不算什么。

    孔子很重视谦虚。一次,孔子问众弟子想如何展现才能,子路说:“如果让我去治理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国贫民少的国家,只需3年,我就能让人人骁勇善战,还懂得为人之道。”孔子微微一笑:“治国要讲礼让,可你说话不谦虚,怎能治理国家?”

    过于自信是危险的,离成功近,离失败也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是自然界展现给我们的谦虚。谦虚就像人生田地里一株低头的稻穗,剥开才能看到它充盈着丰收的喜悦。放低姿态,学会谦虚,才有益于个人发展。但凡事都有个度,过分谦虚会给人虚伪的感觉。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们都希望能力和成就得到认可,这是尊重的需求。我们也应适当表现自己,获得认可,作为继续努力的动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