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61566
治湿也重上中二焦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067期
     笔者跟师学习期间,曾听老师讲过一个病案。某个夏日,一男子来诊时身穿厚重的棉衣,双手抱肘,面色晦暗,像很久没有洗脸。患者自述患病已两年,辗转多位医生,治疗罔效,故前来就诊。

    患者精神萎靡,身重疼痛,怕冷,胸腹满闷,纳谷不香,大便不调,苔厚腻,脉沉滑。翻看前医处方,均诊断为湿证,或寒湿或湿热,所服之方不外藿香正气散、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治湿方剂。

    方药对证,为何无效?老师思之,此乃阳气为湿邪阻遏,外不得伸展,内不得转化,日久阳气转虚,与湿邪成拉锯之势,遂成痼疾。拟方如下:麻黄、附子、肉桂、草果、干姜、青蒿。试投1剂。

    患者多日未再诊,老师正在忐忑时,8天后患者来诊。述服药1剂后,即能减衣,全身松快,因农活忙,便自行再买两剂继服,自觉更加松快。老师查之,见湿邪已退,阳气已复,仍以三仁汤收功。

    笔者研究此案,关键在于麻黄一味。麻黄配青蒿宣腠理,开表闭,表气开,则理气通。所以《内经》云: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附子、肉桂、干姜温阳,则“阳气内蒸”,合草果则燥湿,湿化为气,湿气升腾,则湿去,周身气机转动,再无滞碍。如不用麻黄、青蒿,则附子、肉桂、干姜、草果温阳燥热之气,必被在内之湿邪裹挟,阳不得升,阴不得降,益加内热,则病人烦躁、尿血、黄疸、谵语、昏暓等症迭出。

    麻黄治在上焦,青蒿从阴引阳,治在少阳三焦,肉桂、干姜、草果治在中焦,附子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诸药合用,则三焦通利,“五脏元真通畅”,湿邪自无地可容。吴鞠通云:凡通宣三焦之方,皆扼重上焦,以上焦为病之始入,且为气化之先。故治湿不仅在利小便一途,也重治上中二焦。, http://www.100md.com(龚鹏 四川省三台县中医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