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编号:12493806
益髓生血颗粒 还原中医药治疗地贫真相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205期
12月5日  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极大的遗传性疾病,致死、致残率极高,目前尚无有效治法。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吴志奎课题组在广西进行近30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先天禀赋不足,肾虚髓损、精血化生无源是地贫的中医核心病机,确立补肾益髓法的基本治法。益髓生血颗粒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治疗地贫的有效中药制剂。

    还原中医药治疗地贫真相

    最近,网络热传“云南女孩患地中海贫血没钱治,父亲自学《本草纲目》为女儿烟熏治疗”的故事。那么,什么是地中海贫血?烟熏真的靠谱吗?中医药能不能有效治疗地中海贫血?

    什么是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又称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属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难治愈的单基因遗传性溶血性血液病。我国是地贫高发国,仅广东、广西、海南三地地贫基因携带者达2000多万,当夫妇双方均为α或β地贫基因突变携带者时,其后代有25%的机率罹患重型或中间型α或β地贫。受累重型患儿因严重贫血于围产期或幼儿期夭折,中间型患者可丧失劳动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人口质量。包括我国南方在内的中、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是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应对每年大量新生的地贫患儿治疗和提高这类人群生存质量,是世界医学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

    火熏治疗地贫不可行

    近日,网传“云南女孩患地中海贫血没钱治,父亲自学《本草纲目》为女儿烟熏治疗”的故事,把地贫这一疾病摆在了显眼位置,也使人们对其防治产生了好奇。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地贫这一疾病的特点,地贫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发病机制是位于11号、16号染色体调控珠蛋白合成的基因突变或缺失,造成大量无效红细胞生成,最终导致溶血性贫血,后续累积影响到心、脾等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

    其次,对于地中海贫血的治疗国内外仍以输血联合除铁剂为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β地贫病人大量溶血而引起巨脾,功能亢进,加重贫血和其他血细胞损伤,这种治疗最多只能维持十几年。国内外有人尝试用烷化剂(羟基脲、5-氮胞苷等)、丁酸盐及其衍生物、马利兰等药物治疗地贫,由于这些药物有极强的副作用,限制了在临床的应用。

    再次,提到骨髓干细胞移植以及基因疗法,虽然是地贫患者最有希望治愈的治疗方向,但是由于配型和髓源限制、实施中的风险、昂贵的费用以及同源重组率很低等诸多问题,很难在临床上普及,只限于个别案例。因此,对地贫的治疗至今仍是国际上没有解决的难题。所以想靠火熏艾草治疗地贫是不可取的。

    中医药治疗地贫离我们有多远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吴志奎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等国家基金项目,基于“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和临床实践,从病因、中医证候、基因突变型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首次提出了“肾生髓、髓生血”理论是中药治疗地贫的理论基础,提出“先天禀赋不足,肾虚髓损、精血化生无源”是地贫的中医核心病机,确立了地贫的基本治法为补肾益髓法。

    对比国内外治疗地贫个别案例的临床报道,课题组在高发区进行的补肾益髓法法治疗地贫大样本的临床规范研究中取得了肯定疗效。近年广西高发区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观察,和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并按国际化的要求进行注册,以国际公认的诊断与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同时采用第三方编盲与第三方统计学处理,对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疗效评价,取得了可重复的肯定疗效,使中医药治疗地中海贫血临床研究更科学、客观真实。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不仅能够在治疗期间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在停药后仍能继续维持该疗效4个月左右;益髓生血颗粒可使高量输血地贫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减缓,延长输血间隔,从而减少输血量,可间接减少机体铁蓄积,减少除铁药用量,对地贫的临床治疗有实际意义。

    现代化研究方法也进一步阐释了补肾益髓治疗地贫分子生物学机制。将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从基因、蛋白、细胞多层次、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多角度等对补肾益髓治疗地贫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补肾填精法”治疗地贫不改变患者基因突变型,而是修饰、平衡珠蛋白链比,调控功能基因表达,减低红细胞包涵体,改善造血微环境,激活内源性干细胞,促进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影响DNA甲基化修饰等发挥疗效作用。

    无论动物还是细胞实验研究都发现益髓生血颗粒能够重新激活γ-珠蛋白基因,重启胎儿血红蛋白表达,不仅对β地贫的临床治疗非常有意义,并且还能够帮助我们从中药复方中探索寻找新药物。研究结果使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整体水平达到新的高度,部分阐明了“肾精”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中医药治疗地贫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血液科联合建立“地贫之家”和“中西医结合地贫治疗中心”,建立了国内首个面向广大地贫患者的“地中海贫血科普网站”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影响。

    益髓生血颗粒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治疗地中海贫血有效中药,在高发区应用25年,国内已有13个省市及国外患者用药一万多人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右江医学院附院、百色市人民医院、解放军303医院等应用,获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实现了地区间的调剂。课题组核心成员张新华受聘为《广西地贫防治计划》技术顾问和地中海贫血技术专家,参与地贫筛查诊断技术和地贫产前诊断技术培训班授课31次;带领的地贫专病中心团队,每年在高发区定期为育龄夫妇进行地贫筛查、多次到基层进行地贫预防知识讲座、举办关爱地贫患儿活动。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沈自尹教授评价,“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成果,其重要意义在于这是首次在国际上用药物对单基因遗传病实现不改变基因结构,而是修饰、调节基因表达与基因产物功能获得无副作用和后遗症的显著疗效”;中科院院士、上海药物所陈凯先教授指出,“该研究属中医治疗疑难病领先的优势项目,是一项具有传统中医药特色的原始创新成果,已产生广泛社会效益与影响。”

    中医药防治地中海贫血等重大疑难性疾病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和维护人民健康的需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还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继续深入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继续发挥中医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疗效作用,将中医中药作用带向边远山区。

    链接

    如何护理地中海贫血患者

    地中海贫血早期的主要表现就是各种溶血症状,到了后期对人的危害就更大了,很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致命的伤害。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护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精神调理中医认为,注意精神调养,对虚劳血虚的预防有重要意义。七情过激,易使阴血暗耗,既是致病之因,又可加剧进程。所以本病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生活调理地中海贫血患者往往体虚,卫外不固,要慎起居,适寒温,注意预防外感;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气功锻炼,打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饮食调理一般来说,地中海贫血病人只需有均衡饮食,不需特别进食所谓“补血”食物。反之,一些含铁质量高食物如肝脏、牛排、菠菜、苹果等,应适量而不宜过量进食。由于小儿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喂养要合理,以免饥饱无常,偏食,饮食不洁损伤小儿脾胃。 (程艳玲 褚娜利 吴志奎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分子生物研究室)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中间型地贫120例观察

    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们在广西高发区,对符合纳入条件的中间型地中海贫血120例(其中α-HbH病80例、β-地贫40例)采用安慰剂平行对照,区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每个适应症试验组与安慰剂对照组的比例均为1:1。疗程设定为12周,开展了口服中药益髓生血颗粒(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研制的中药复方——益髓生血颗粒,由山茱萸、制何首乌、熟黄、补骨脂、黄芪、鳖甲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填精、益气生血的功效)治疗地贫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按西医疗效标准要求,以主要疗效性血液指标Hb上升5g/L为有效。同时采用第三方编盲与第三方统计学处理。评价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以血红蛋白为疾病疗效的主要指标,益髓生血颗粒治疗4、8、12周各时间节点疾病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58%、58%,对照组为9.26%、9.26%、14.81%(两组比均为P

    

    补肾益髓法治β-地贫156例临床研究

    1989年7月至2005年1月,我们在广西南宁、百色、河池地区及与云、贵交界地区,收集符合条件的可治疗病例,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治疗,累积治疗β-地中海贫血患者156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56例;年龄2~30岁,14岁以下者85例;汉族38例,壮族110例,瑶族7例,布依族1例;基因型:重型63例(重型复合血红蛋白E者18例),中间型93例(中间型复合血红蛋白E者35例)。

    治疗时采用口服益髓生血颗粒(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研制的中药复方——益髓生血颗粒,由山茱萸、制何首乌、熟黄、补骨脂、黄芪、鳖甲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填精、益气生血的功效)治疗,疗程三个月,按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中对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并参考第四届国际血红蛋白基因开关会议提出的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服药后精神振奋,食欲增加,肝脾肿大缩小,不易患感冒和感染性疾非常明显提高(P

    

    补肾益髓生血 中医药治疗地贫的思路

    编者按:地中海贫血(下称地贫)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危害极大的遗传性疾病,致死、致残率极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网络热传“云南地贫女孩没钱治疗,其父自学中医为女儿烟熏”的故事,引起人们对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关注。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吴志奎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血液科合作在广西进行近30年的临床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出中医药治疗地贫的思路。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致死、致残率极高。包括我国南方在内的中、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是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应对每年大量新生的地贫患儿治疗和提高这类人群生存质量,是世界医学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

    我们基于“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经近30年临床实践,首次对中医药治疗地贫从理论基础、核心病机、治则治法、作用特点和可能机制等提出了较明确的理论认识,创建了系统的理论与有效治法,填补了国际植物药治疗地贫空白,在国际单基因遗传病临床治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通过对高发区463例地贫患者临床基础数据和中医证候调查,及对299例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对73个家系共198人进行子代、亲代基因突变型检测和中医证候与遗传背景关系的家系调查,从病因、中医证候、基因突变型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首次提出了“肾生髓、髓生血”理论是中药治疗地贫的理论基础,提出“先天禀赋不足,肾虚髓损、精血化生无源”是地贫的中医核心病机,确立了地贫的基本治法为补肾益髓法。通过系列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基于“肾生髓、髓生血”理论从肾论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对比国内外少数案例临床报道,我们在高发区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和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开展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的临床规范研究,并进行患者中医证候量化评分与血液指标变化相关性的动态观察,以国际公认的诊断与疗效标准进行评价,至2012年2月累积治疗β-地贫374例、α-HbH病219例,取得了可重复的肯定疗效和领先的临床研究成果。

    我们还通过研究证实:中药治疗地贫不改变基因突变型,而是修饰、调控功能基因表达,平衡珠蛋白链比,激活内源性造血干细胞,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骨髓有效造血。研究结果使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整体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揭示了从肾论治地中海贫血疗效产生的内在规律,部分阐明了“肾精化血”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益髓生血颗粒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治疗地贫有效中药制剂,该药是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精血同源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研制出国内第一个治疗地中海贫血创新中药制剂。该药具有滋阴补肾、益髓生血、健脾补气、消痞退黄作用,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血红蛋白。该药药性平和,无副作用,服用方便。

    我们31次深入高发区,在广西高发区建立了地贫治疗中心(地贫之家);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右江医学院附院、百色市人民医院、解放军303医院等应用。至2011年患者用药有上万人次,国内已有13个省市的地贫患者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度、美国等患者多次来医院买药或函购,其阶段成果已经转化。

    中医药防治地贫的研究属于中医药治疗疑难疾病领先的优势项目,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原始创性成果,已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与共识,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与影响,并使国内外很多地贫患者得到救治。 (吴志奎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张新华 解放军303医院血液科)

    

    中医药或解地贫治疗难题

    地贫是世界疑难病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病,也叫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因最初在地中海地区发现而得名。中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是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WHO秘书处报告,全世界约有1亿多人携带地贫基因,每年约有30万婴儿在出生时患有地贫综合征。β-地贫是在地中海盆地、中东和亚洲(包括南亚)最常见的血红蛋白病。严重的α-地贫在东南亚常见,在某些东南亚国家中,多达40%的人口可能携带显著血红蛋白突变,导致婴儿出生时地贫患病率升高。印度次大陆国家和东南亚(东盟国家)是地贫的高发区。

    中国是地贫高发国

    地贫在我国危害较大的主要有两种,即α-和β-型两种,南方各省发病率较高。仅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地贫基因携带者达2000多万。2005~2006年南宁市对辖区6区6县的5000对育龄夫妇地贫检出率27.41%,筛查中发现β-地贫743例基因检出率7.43%,疑轻型α-地贫1746例,轻型地贫阳性检出率为17.46%。在辖区6区6县中以隆安县的检出率最高达30.46%。可见我国是地贫的高发国。

    按遗传规律,如果夫妻双方都是地贫基因携带者,则有1/4几率生出重型地贫患儿。重型α-地贫出生后就死亡或死胎;β-地贫危害大,重型β-地贫预后极差,多数少年夭折,活下来的靠输血维持生命,中间型地贫患者生活质量差,有的丧失劳动能力,不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虽然优生优育是地贫防治的根本措施,但如何应对每年大量出生的地贫患儿治疗,如何提高这部分人群的生存质量,至今仍是世界医学未解决的难题之一。

    地贫治疗尚无有效办法

    在国际上,近年来对地贫治疗方面的研究尚无明显突破。目前国内外仍以输血治疗为主,但由于β-地贫患者大量溶血而引起巨脾、功能亢进,如不及时除铁,则会加重贫血和铁沉积导致其他脏器损伤,这种治疗最多只能维持十几年。为了开启γ-基因,有人以失血性灵长类为模型,选用了羟基脲、5-氮胞苷等几种化疗药进行治疗;国内有人用马利兰,虽然能提高贫血恒河猴的γ-基因表达,但由于这些药物有极强的副作用,限制了在临床的应用。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受髓源和配型限制很难普及,近年也有人试图把正常的β-基因导入含有突变的基因的细胞内进行基因治疗,但因同源重组率未解决,临床应用尚待时日。因此,对地贫的治疗至今仍是国际上没有解决的难题之一。

    中医药治疗地贫优势显著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理论”和临床实践,与解放军第303医院进行了长期科研协作,在广西高发区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疗效肯定。中药益髓生血颗粒是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精血同源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研制出国内第一个治疗地贫创新中药制剂。

    益髓生血颗粒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治疗地贫有效的中药制剂,在高发区应用近25年,取得了可重复的肯定疗效和领先的临床研究成果。累计地贫患者用药有上万人次,其社会效益与国内外影响逐渐扩大。 (吴志奎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益髓生血颗粒填补地贫治疗空白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由于血红蛋白的珠蛋白基因缺陷或缺失,导致珠蛋白肽链合成受到抑制,造成肽链失衡而引发的慢性溶血性贫血。

    根据珠蛋白基因缺陷或缺失种类的不同,地中海贫血可分为多种类型。目前在我国较常见的有α地贫和β地贫。按地贫的临床表现,还可分为重型、中间型、轻型地贫三类。

    地贫患者由于长期慢性溶血而代偿性地引起骨髓造血异常活跃,可导致骨骼变大、髓腔增宽、骨骼变形,从而出现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高、鼻梁塌陷、两眼距增宽等地贫特殊面容,还极容易发生骨折。由于慢性溶血及贫血,可导致机体对铁的吸收增加,过多的铁可沉积于心、肝、胰腺、脑垂体等脏器而引发心力衰竭、肝硬化、糖尿病、内分泌改变等并发症。

    目前国内外对地贫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对无症状的轻型地中海贫血无需治疗,对重型和部分中间型β地贫患者一般采用输血并配合除铁剂、脾脏切除、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古籍对地贫虽无专门论述,但历代医家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该病归属于“血虚”“虚劳”“虚黄”等范畴,认为病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在中医学中,先天禀赋主要与人体先天之精密切相关。先天之精为肾精的重要组成部分,肾精具有主骨、生髓、化血等生理功能。可见,肾精充足与否,密切关系到骨髓的充盈及血液的生成。因此“先天禀赋不足,肾虚、精亏、髓损、血少”为地贫的主要病因病机,治疗的基本原则当为“补肾填精、益髓生血”。

    临床上通过对我国地贫病人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发现,精血亏虚是地贫患者的基本证型,在此基础上偏肝肾阴虚者所占比例较大,约占63.4%左右,而偏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者则比例较少,分别占2.7%和5.4%。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其基因型、临床证型等都有一定的关系。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研制的中药复方—益髓生血颗粒,由山茱萸、制何首乌为、熟黄、补骨脂、黄芪、鳖甲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填精、益气生血的功效。通过20余年的临床研究证实,该药对符合精血亏虚证的α地贫和β地贫均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后反映患者贫血溶血程度的主要血液学指标如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网织红细胞百分百(Ret)均有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在78%~92%之间,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目前,此药在广西地贫高发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很好的口碑,此药已成为我院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一个特色用药,为广大患者认可。同时也说明,中医药也能治疗单基因遗传病,尤其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贫血和溶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王文娟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广西地贫患者治疗现状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全世界广为流行的遗传性疾病,全世界至少有1.7亿人携带地贫的致病基因。我国南方是地贫高发区,是当地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其中广西地贫基因携带者就多达1000万,每年出生的重型和中间型地贫胎儿3000多例。尽管2010年以来国家卫计委和广西政府联合实施了《广西地贫防治计划》,全广西重型和中间型地贫胎儿的出生率已有了大幅的下降,但据不完全统计全广西目前仍有重型β地贫患者5000例以上、中间型α或β地贫患者90000例以上。

    《广西地贫防治计划》中有防也有治,在做好地贫预防控制工作的同时,善待已出生的地贫患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寿命、减轻他们的痛苦是高发区政府面临的民生问题。《广西地贫防治计划》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当地地贫患者的经济负担,治疗费用的大比例报销使更多的地贫患者能看得起病,但至今全世界仍然没有疗效肯定的可用于地贫的治疗药物,重型β地贫患者需终身输血和使用除铁药维持生命,中间型α或β地贫虽终身贫血但因无药可用而“不用治疗”,导致各种并发症出现并随年龄增长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逐渐失去正常劳动力而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年来国际上普遍认识到中间型α或β地贫患者的治疗需得到重视,否则他们的生存状况比系统正规治疗的重型β地贫还要差,认为应像重型β地贫患者一样给予适当的输血和除铁治疗,但由于我国长期难以解决的血源紧张问题使许许多多的中间型α或β地贫患者无法得到应有的治疗。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吴志奎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血液科合作在广西地贫高发区进行了长达25年的临床实践,在“肾生髓、髓生血”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创出了中药治疗地贫的新路子,为地贫的药物治疗做出了贡献。课题组在广西高发区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贫,开展了多批次的临床研究,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进行了患者中医证候量化评分与血液指标变化相关性的动态观察,以国际公认的诊断与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开展“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规范研究,取得了可重复的肯定疗效和领先的临床研究成果,填补了国际植物药治疗地贫的空白。

    研究结果显示重型β地贫患者经中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可延长患者的输血间隔,从而间接减少输血量减少除铁药的用量。中间型α或β地贫经中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可提高血红蛋白,改善贫血症状,如能使患者血红蛋白达到90g/L以上可不需输血,不能达到90g/L则可延长输血间隔减少输血量减少除铁药的用量,结束了地贫“无药可治”和中间型地贫“不用治疗”的历史,提高了地贫患者的生活质量。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开始进行中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至2013年底,在我院累计治疗观察重型和中间型β地贫400多例次,中间型α地贫(HbH病)250多例次,地贫患者切脾手术辅助用药治疗230多例,反复进行的多批次临床试验证明“益髓生血颗粒”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提高血红蛋、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F,改善贫血症状,延长重型β地贫患者的输血间隔,提高切脾手术地贫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感染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新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