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882766
重庆巫山:用品牌带动中药产业链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516期
     近年来,巫山县紧紧围绕重庆市“五大功能区”规划,立足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战略布局,大力发展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其中,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巫山县深挖中医药文化渊源,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完善,品牌形象不断提档升级,有力地促进了该县中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巫山县成为重庆市市级中药材产业强县。据概算,2020年全县中药材产业的经济效益将达30亿元以上,中药材产业成为巫山县的支柱产业,尤其对高海拔山区农民的创业增收、脱贫致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挖掘巫咸文化,寻根正源

    巫山历史悠久,上可追溯至远古时代。巫山得名的由来,据光绪《巫山县志·沿革》云:“唐尧时巫山以巫咸得名”。杨慎《艺林伐山》卷四引郭璞《巫咸山赋》云:“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为名。”民间还传说,巫咸是一个神医,把楚国国王多年不愈的头风病治好了,国王封山在此,死后葬在南陵山(今巫山县城对岸)上,得名巫山。
, 百拇医药
    巫咸,上古名医,为灵山(即巫山)人氏。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楚辞》记有“巫咸将夕降兮”,王逸注:“巫咸,古神医也”。《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有巫山者,西行黄鸟。帝药八斋。”分析《山海经》,巫咸相当于群巫之首,是鸿医的始创者。

    巫山大力挖掘“巫咸”文化,追溯脉理,寻根正源,为巫山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融入独有的根脉元素,有利于创建特色鲜明的品牌战略和品牌文化。

    巫山具有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做“巫咸”文章,借助“巫咸”历史背景,打造出地域标志明显的产品,对于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推广中药材种植,助力脱贫

    巫山县地处大巴山和巫山山脉汇合处,境内群峰耸峙,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种类繁多的地道中药材品种。据去年全国第四次中药材普查试点工作统计,巫山县共有中药材资源180余种,其中野生名贵中药材50余种,重庆重点药用品种135种。
, 百拇医药
    截至目前,巫山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多亩,覆盖全县20个乡镇65个村,庙党、独活、桔梗、牛膝等品种种植面积较大,其中庙党的种植规模达4万亩,产值突破6亿元,带动了全县1.5万户药农脱贫致富。该县规划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带发展以党参、独活、淫羊藿等为主的中药材15万亩,其中贫困村发展5.1万亩。预计到2017年,将建成5个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1个万亩产业示范园。

    现今,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和营销等,将成为高海拔地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手段。巫山县加大与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科技合作力度,探索科技扶贫运行机制,打造一批科研示范基地,建立中药材良种种源基地;同时,将县级科技人员对口落实到对应的产业及贫困村,明确帮扶目标,提供帮扶保障,确保帮扶实效。

    2016年全县将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带动全县3200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实力
, 百拇医药
    中药材的种植,只是整个产业链条中最低端的一环,也是利润最少的一环。只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种植、储存、运输、加工、销售、专利、品牌等,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巫山的中药材产业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需要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格局;由科技和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由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来确保产品质量;由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强大的加工能力来保证产品的附加值;由产品品牌的创建、宣传、知名度及市场认同度来保证产品的畅销和市场竞争力。只有延伸和完善了产业链条,才能提升综合实力,才能锁住丰厚的利润。

    2010年,巫山县通过招商引资成功使神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入驻巫山。该企业2012年被认定为“重庆市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带动使巫山中药材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历程。该企业在巫山投资建设的中药饮片厂,获得重庆市食药监局核发的中药饮片《药品生产许可证》,首批获得中药饮片净制、切制、炒制、蒸制、煮制、酒炙、醋炙、盐炙、蜜炙、油炙、姜炙11个生产工艺,22个品种的药品生产许可。
, 百拇医药
    今年5月29日,巫山县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正式签约县院合作协议,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将运用他们的人才、技术优势,在巫山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庙党之乡打造、重庆市中药材基地县打造、党参GAP基地建设、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全面开展科技合作。

    通过一系列动作,巫山成功地延伸了中药材的产业链条,向附加值更高、利润更丰厚的中药材深加工环节迈进,同时通过县院科技合作,明显提升了中药材产品的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巫山中药材产业的迅猛发展。

    加强标准化建设,打造品牌

    品牌文化和品牌意识,是中药材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利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

    在品牌创建和品牌保护方面,巫山县有着深刻的切肤之痛。以党参为例,位列“中国四大党参”的巫山庙宇党参,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沦为湖北板桥党参的贴牌产品。庙宇党参每年能采挖的面积为4000余亩,每亩产量为200公斤左右,全年总产量接近100万公斤,而80%以上的庙宇党参都被湖北药商以每公斤40余元的价格收起,然后贴牌为湖北板桥党参以每公斤100余元的价格进入国内外市场。
, http://www.100md.com
    与巫山庙党的名气相比,整个庙党的销售却是“钱途黯淡”。缺乏自己叫得响的品牌,缺乏市场知名度,缺乏市场话语权。优势资源未能转化优势产业。

    反观湖北板桥党参产业,板桥党参在外的名气却大得多。当地政府连续举办11届“中国板桥党参节”,吸引全国众多药商参与,还制作了《板桥党参之歌》,极大地扩大了产品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了全国各地药材市场的广泛认可,去年党参产业的产值就近亿元。

    痛定思痛,在品牌创建和品牌保护方面,巫山正奋力直追。该县已连续三年安排专门资金扶持标准化种植,对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及合作社进行奖励,为后续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生态型中药材产地奠定坚实基础。支持企业开展GAP、SOP、GMP认证,巫山神女药业将在今年内通过获得巫山首个GAP标准化认证,同时该企业4000亩庙党基地建设项目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

    巫山大力打造以“巫山庙党”为代表的中药材品牌,培育2~3个国内知名品牌。今年,巫山被授予“中国庙党之乡”荣誉称号,庙宇党参也已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该县还拟将红椿乡的庙宇党参传统手工工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了庙宇党参的品牌竞争力和市场知名度。(赵长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