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2675
如何实现中医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691期
本期关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期关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将中医学古籍重新梳理,转化为现代化的语言;同时建立中医古籍智能化信息系统,便于检索、学习和研究,系统发掘传统中医养生文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

    中医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对中医养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充分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充分吸纳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是健康产业不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中医药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需要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和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中医医疗服务和养生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相关的科研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

    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中坚力量。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养生文化在健康服务业中的优势,是顺应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何要进行中医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转化什么?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是值得中医药人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为何要创造性转化

    本身价值所决定

    中医养生文化从哲学的高度来解读人与自然。中医养生文化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观在认识生命与健康方面的具体体现。《周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将原始的阴阳说发展为具有独特内涵的辩证矛盾论;整体观包含了人体内在脏腑之间及人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致中和”不仅仅蕴含道德修养“中庸”的和谐境界,更延伸至中医养生要达到阴阳平衡、天人相应的和谐状态;恒动观是用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来认识物质世界,在中医养生文化中则是以阴阳之间的恒动变化诠释生命和健康的问题。中医养生文化中认识生命与健康的核心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由宇宙万物推及人体的具体诠释。

    中医养生蕴含着“道法自然”的智慧。遵循自然规律的变化,顺势而为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方法众多,其共同点在于调和阴阳,通畅气血;调补人体“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防治有度,阴阳气血偏颇之时方可调治,阴平阳秘之时则只需遵循健康生活的法则,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即可长视久生。具体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针灸、推拿、刮痧、拔罐、敷贴、熏洗等具有中医特色的调治方法。

    中医养生方法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2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