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99783
痰瘀相关学说与络病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23期
络病多以络脉损伤为基础,气血瘀阻为特征,脏腑功能失调为临床表现。其基本病理变化多是络脉瘀滞,并伴有痰,湿,毒等病邪的聚集。络脉是络病的中心环节,痰瘀互结是络脉损伤的基本演变过程。任何原因导致的络脉损伤均可引起气血运行障碍,从而加重痰浊,瘀血
     络病多以络脉损伤为基础,气血瘀阻为特征,脏腑功能失调为临床表现。其基本病理变化多是络脉瘀滞,并伴有痰、湿、瘀、毒等病邪的聚集。络脉是络病的中心环节,痰瘀互结是络脉损伤的基本演变过程。任何原因导致的络脉损伤均可引起气血运行障碍,从而加重痰浊、瘀血痹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涌现出来,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而痰瘀易停滞络脉,形成病络,逐渐发展为络病。研究痰瘀相关学说和络病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慢性疑难杂病及指导其临床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探索痰饮、瘀血与络脉损伤之间的相关联系,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掌握络脉的病理变化,研究络病的病因病机,可指导现代多种疑难杂病的治疗。

    理论溯源

    痰瘀相关学说 痰瘀相关即痰瘀同源、同病、同治,它滥觞于《黄帝内经》中“津血同源”这一基本理论,如《灵枢·痈疽》中说:“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记载:“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首次提出了“痰饮”的病名。《金匮要略》记载:“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首次提出了“瘀血”的病名。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倡因瘀致痰说。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提出:“痰挟瘀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