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更多评论
编号:13781894
限塑十年令人深思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4日 生命时报 2018.09.14
     为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2008年6月,我国颁布了“限塑令”。如今10年过去了,“限塑令”非但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快递、外卖、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让塑料袋的使用量反而暴增了。

    回顾这10年,塑料包装使用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变化。最初,“限塑令”的确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一些质量低劣、厚度太薄的塑料袋、一次性包装等从源头上得到控制,“白色污染”治理效果十分显著。商家的塑料袋生产使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规范,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了不少。

    可时间一久,“限塑令”开始暴露问题。其最大的短板在于,它只是在消费端进行收费,这是完全不够的。真正的“限塑”,必须在塑料袋的生产、销售、回收等整个产业链条,使用多元手段进行限制,控制塑料袋污染。由于缺少全环节的监管和把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限塑令”已无法满足现有需求,难以防患新问题,譬如迅速崛起的外卖和快递等行业,尚未列入限令范围。

    “限塑令”不仅执行效果不理想,在规划上也欠考虑。由于“限塑令”界定范围既不清晰,也不全面,导致一次性塑料替代品泛滥,禁令本身效果被弱化。例如,全国大型超市和连锁便利店至今仍在免费提供塑料膜,九成商场和门店仍在提供不合格、不收费的塑料袋,致使塑料垃圾总量未必减少,反而有可能增加。

    我国的“限塑令”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完成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必须要提高“限塑令”的执行效率,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委托城市再生资源服务机构动员社会力量,组建社会监督志愿队伍,加大对违规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塑料行为的单位及个体工商户进行监督劝导,对不服从管理的报执法部门予以处罚;制定塑料袋收费价格标准;对塑料袋可重复使用的项目予以政策倾斜和相关补贴;出台相关政策,对快递、外卖等企业使用塑料袋进行一定限制。▲, 百拇医药(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主任 刘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