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3399385
一位中医人的文化自觉和新闻担当 ——《中医的足音》序言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960期
     中国近代百年至今,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总有人喜欢戴着西方中心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有色眼镜,挑剔着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于是就产生了凡与中医药有关话题必会引发争议的奇怪现象,并伴随有了“中医黑”这一特殊的群体,如从“取消中医”事件引发的“中医存废之争”,到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受质疑,再到百年老店同仁堂遭遇中成药含朱砂有毒遭指责,直至2017年含马兜铃酸中药致癌的言论引发舆情汹汹……

    其时,一批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人们总会挺身而出,以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胸怀和视野,对中医药争议话题发声亮剑,回应质疑,拨开迷雾,捍卫中医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人们准确了解中医药、正确认识中医药,推动全社会重视中医药、发展中医药。这是一批有历史使命和文化担当的志士,《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淑军同志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员。

    我在《人民日报》任副总编辑时,淑军是报社教科文部的记者,后来我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又担任过他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便有了较多的接触。淑军在教科文部跑过教育、环保、人口、卫生等几个口,但独独对中医药跑出了感情,他勤奋好学,那段时期阅读了大量的中医药和传统文化书籍,给自己力补中华文化课,在实际工作中也硬是把一个中医药“小口”跑出了“大名堂”,很快成长为中医药领域很有影响力的专家型记者。
, 百拇医药
    淑军痴迷中医药,热爱中华文化。他曾对我说,此生与中医相遇是一大幸运,是中医改变了他此前一度膜拜西方的“三观”,让他重新发现了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和作用。这让他从那时起有了弘扬中医乃至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因为有使命,所以敢担当,他在诸多中医药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不愿沉默,总会忍不住亮剑发声,无畏“中医黑”们的各类诽谤和攻击。印象最深的是在2006年那场沸沸扬扬的“中医存废之争”中,淑军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系列精彩报道,在舆论纷纷中如一股清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为中医正名,如《从“取消中医”看媒体失真》(人民时评)、《中医困境与文化之忧》(人民论坛)、《发展中医 无须彷徨》(深度报道)等,有力地引导了社会舆论,改变了许多人对中医的偏颇看法。淑军也因此获得那一年全国中医药好新闻评选唯一的特等奖。

    在《人民日报》工作十年之后,淑军来到《中国中医药报》社工作,彼时的他对中医药乃至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从担任副总编辑到现在的社长兼总编辑,面对高歌猛进的中医药发展态势和不时出现的中医药相关热点焦点话题,他不仅策划组织有力的报道,而且有时亲自上阵发声,许多作品体现着一贯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如 《中药“毒性”风波折射中西医差异》《“祛邪”莫忘“扶正”》《中医不是古董》《“辨证”看中药注射剂》等,皆是本书中的精彩掠影。
, 百拇医药
    文章因思想而深刻。抹去岁月的尘埃,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文化大背景下,审视中医为何屡遭非议?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中医如何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发展路向何处?淑军的文字中流露出对中医、对中华文化深深的热爱,以及纵观中医兴衰浮沉之后的深刻思索,时有振聋发聩之语。如“当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多了,传统医学的道理深入人心了,中医生存的文化土壤会逐步恢复,中医界将不再疲于‘自我辩护’,重拾自信,更专注于怎样继承和发扬好中医‘国粹’。”“医学关注人的生命健康,达至完美是其天然的追求。当今时代,汇聚中西医优势无疑最趋近这一目标。此时的医学,对患者来说,意味着当前最好的诊疗;对西医来说,将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对中医来说,则是千年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又一次自我完善,并彰显其在当代的先进性。” 思索和回答皆在书里。

    我欣赏淑军的文章,正是因为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追求使命、担负责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优秀新闻人的修炼过程。淑军把传播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当作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站在一个宏观的高度去解读中医药发展大势和剖析中医药发展问题,这还是一种政治觉悟,体现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一位新闻人应有的自觉和担当。
, http://www.100md.com
    有人说,新闻是“易碎品”,这是因为新闻传递的信息是稍纵即逝的,但也不是每一件作品都会被时间之锤敲碎,优秀的新闻作品依然有持久的生命力。本书辑录了淑军从事中医药新闻报道以来的重要作品,不仅有评论中医药发展亮点、难点、热点、焦点、痛点的“时代声音”,有深度走进中医药改革发展现场的“新闻深处”,还有寻找最美中医药人身影的“杏林剪影”,以及记录中医药改革发展脉动的“历史足迹”……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这些作品的铺陈可视为那段时期中医药发展前行的一串响亮足音。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不仅是一本新闻作品集,更提供了审视那段中医药发展历史的可贵视角。鉴往知今,本书很多作品因其所闪耀的思想光芒和历史审视,虽经时间淘洗,今天仍然可以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中医人和有责任感的新闻人,淑军同志坚守着“通过宣传中医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之志向,把工作当成一份事业,全心投入,乐此不疲,无怨无悔,可爱可敬。在当下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希望他笔耕不辍,继续讲好中医故事,记录下中医药发展前行的足音,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

    在淑军的新书即将付梓之际,我同样作为中医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者,特作序以勉之。

    (作者梁衡为《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标题为编者所加),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