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信息
编号:13782678
12种药转为非处方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5日 生命时报 2019.03.05
     2月19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定,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12种药品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这12种药品的通用名称分别为:补肾润肺口服液、定坤丹、黄芪精颗粒、金银花软胶囊、人参蜂王浆咀嚼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小儿退热颗粒、心脑欣丸、银黄颗粒、聚维酮碘药膜、维生素B12滴眼液。 其中有3个是儿科十分常用的药物。由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意味着这些药患者日后可以随意买到。那这种调整是否会增加用药的不安全性呢?

    药监局称,由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主要根据1999年发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在保障用药安全、有效,同时又方便人们使用的情况下,定期会对药物类别进行调整。此次转为非处方药的大多是常见药,久经市场考验,安全有效性备受临床肯定,且用药者对这些药大都很熟悉,所以,出于方便考虑,将它们转为了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又被称为OTC(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大多用于多发病、常见病。患者通常病情较轻,可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这次调整的药物中,多数为中成药和儿童用药。在此提醒各位患者及家长,即使是中药类非处方药,如果未加合理应用,同样会产生很大风险,如有些患者选择药物未对症或因药名相似而选择错误等。还有些患者把非处方中成药当日常保健药来长期吃,这是非常错误的。更有患者因不能分辨出同类药物,在药店买来很多种,造成重复用药等。儿童用药更要对症,并严格按药品说明书使用。

    患者应认识到医师和药师专业意见的重要性,遇到自己不懂不熟悉的,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使用非处方药时,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1.对疾病症状应辨明轻重缓急,非处方药仅限于小伤小病,急症重症还需咨询医生,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2.按使用说明推荐的用法用量用药,不擅自加量或长期用药。

    3.看清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有无用药禁忌或剂量调整。

    4.注意观察病情发展,是否减轻或加重,是否出现了说明书中介绍的不良反应,或其他新症状,及时调整,避免药物损害发生。▲, http://www.100md.com(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药学部博士 牛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