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3.29
编号:78393
逼着吃饭,会有“后遗症”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29日 生命时报 2019.03.29
     孩子吃饭问题,是不少家庭的苦恼。但不好好吃饭,靠“逼”和“追”绝不是解决方法,甚至带来一些“后遗症”。

    吃饭需要条件。“吃”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孩子饿了就会吃,如果父母长期强迫孩子吃饭,孩子便会形成心理依赖,需要被动吃饭:不喂不强迫便不吃、饭菜不可口就抗拒、父母不买玩具就不吃等。

    厌食。孩子不吃饭,家长从哄骗到大声斥责,吃饭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负面情绪,这些坏情绪会让孩子厌恶吃饭,甚至产生厌食。相反,如果孩子吃饭时总是感受到愉悦情绪,就会懂得享受美味食物,心理上便会有“吃饭,就是很开心”的印象,这样的孩子不容易挑食,也更容易接受新食物。

    因此,家长应摒除“强喂”思维,不少父母认为小孩和成人的饭量差不多,而且在成长发育期,要多吃。事实上,幼儿的胃神经系统尚在发育中,有早晚之分,这也是幼儿大都不容易有空腹感和饱腹感的原因。另外,孩子食欲的大小也与遗传关系密切,非要勉强食欲不强的孩子吃东西,反而更降低他的食欲。另外,为让孩子多吃饭,完全禁止孩子吃零食也不对。孩子对零食的欲望长期被压抑,总有一天会爆发。在孩童时期没有被满足的事情,成年以后会更加渴望甚至变本加厉。

    在吃饭这件事上,大多数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其自然,从食物的色香味、更新菜式等方法激发孩子对食物的欲望,同时增加孩子的活动量。适当满足孩子对零食的需求,等他得到满足后,对零食也就没那么执着了。如果孩子不爱吃苹果,但他吃梨、橙子、西瓜、柚子、草莓,这只是“偏好”问题,这些品种水果完全可以代替苹果,没必要威逼孩子一定要吃苹果。吃饭虽是小事情,也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他的“不喜欢”。▲, http://www.100md.com(梁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