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8439
消食导滞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07期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气,较成人更为迫切,故常易为饮食所伤,出现积滞、呕吐、泄泻等症。《育婴家秘》所说的小儿“脾常不足”,也是古代医家对小儿所以多见脾胃疾病这一生理、病理特点的概括。

    儿科临床中,因饮食积滞所致疾病者,在儿科病中占有很大比例。饮食积滞是儿科病中最为常见的基本证型之一,或独立存在,或兼夹出现。消食导滞法作为中医儿科常用内治法则之一,主要用于消化不良、食积内停之证以及积滞引起的其他病。

    呕吐之乳食积滞证

    呕吐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证,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小儿伤食吐病因病机:由于小儿哺育不当,乳食过多,较大儿童或恣食生冷肥腻等不消化的食物,积滞中脘,损伤脾胃,以致胃不收纳、脾失运化、升降机转失调,其气上逆而发生呕吐。临床表现:吐出物多成酸臭乳块,或不消化食物,不思乳食,口气臭秽,腹部作胀,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舌苔多厚腻。

    治法:和胃导滞。

    方药:①乳积用消乳丸:香附(炒)、甘草(炙)、陈皮(去白)、缩砂仁、神曲(炒)、麦芽(炒)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