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医疗器械
编号:10120611
用药当学贾宝玉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18日 《健康时报》 2002.04.18
     时仲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其父贾政看来,是个“无知业障”、“不肖逆子”。其实,这是对宝玉的误解和偏见。宝玉其实是个博学多才之人,对医药也并不“无知”,在用药上颇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红楼梦》第51回,晴雯患了感冒,鼻塞、咳嗽。贾宝玉命人请医诊治。来的是胡太医,诊脉后说:“不过是气血原弱,偶然沾染了些,吃两剂药疏散就好了。”贾宝玉并不盲目让人照方取药,而是要对药方审视一番。他见上面开的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十分生气,连声说:“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来治,如何使得?”又命人请了大夫,重新诊脉开方,“方子上果然没有枳实、麻黄等药,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量也较前减了些。”宝玉喜道:“这才是女孩们的药,虽然疏散,也不可太过。”晴雯由于避开了“虎狼药”,才能挣扎起来“病补孔雀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公子哥贾琏。《红楼梦》第69回,贾琏偷娶的“二奶”尤二姐恹恹得了一病,四肢懒动,茶饭不进。贾琏忙令人请胡君荣来治。明明尤二姐有怀孕征象,而胡太医却说:“不是胎气,而是淤血凝结。”于是“误用虎狼之剂”,竟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了下来。尤二姐血行不止,大伤元气,在病愈无望和气闷交加中“吞金自杀”。此时,贾琏只会“搂尸大哭不止”,而这又有什么用呢?
, 百拇医药
    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看出了贾宝玉与贾琏在用药问题上的优劣成败。贾宝玉在用药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呢?

    一是对药理药性要有所了解。比如:哪些药味辛性寒,哪些药平和,哪些药疏散解毒,哪些温中补益,哪些适合身强力壮之人,哪些适合柔弱单薄的女性,贾宝玉都心中有数,这与他不喜读四书五经,却博览其他文艺性、实用性书籍,包括医药书籍有关。而贾琏却整日忙于冗务并沉溺于财色之中,是很少阅读医药书籍的,因此难以识别处方之正误。

    二是对病人的体质、病情要有所了解。贾宝玉了解晴雯的娇弱体质,了解她的火暴脾气,也了解这次偶受风寒的病因。所以他认为对晴雯的病,不能只靠疏散,还要用对女性有所补益的药。他对医师的处方,要亲自看过,认为适宜时才让去取,这就多了一份安全监督。而贾琏却很少关心尤二姐的身体健康和心情好坏,对她已出现的怀孕迹象也浑然不觉,直到出了问题才命人去抓请医之人,这种“马后炮”已于事无补。

, 百拇医药     三是对医生的医德医术要有所了解。贾宝玉看了胡太医的处方,即感到这位医师断病欠准,用药不当,命人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而贾琏却听信胡太医的误诊,并让尤二姐服用他开的“虎狼之药”,直到酿成恶果。胡太医不仅医术不精,而且医德也有缺陷。如他对病不深查细究,妄加判断;见有几分姿色的尤二姐,就“魂魄如飞上九天,通身麻木,一无所知。”如此贪色之人,怎能客观分析病情。另外,胡太医用虎狼之剂打下尤二姐的胎儿,是否为凤姐所买通,也值得怀疑。我们学贾宝玉,就要了解医生,善于选择医生。对名医既要信赖、尊重,但也不可迷信、盲从。因为名医虽然有丰富经验,有精湛医术,但对每一位病人也有一个了解、分析的过程。是否判断准确,要靠实践来检验。我们掌握了更多的医药知识,又掌握了病人的情况,可以帮助他分析得更深入,更细致。用哪些药效果怎样,病人有亲身体会,也应有一定发言权,可以为医生用药提供参考。目前,在临床用药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现象。河南医科大学曾组织药学家进行过一次临床用药调查,发现各级医院均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如省级医院占4.28%,市级医院占5.25%,县级医院为6.07%。这就提醒我们,在用药时,如果我们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对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不是为了节省药费开支,而是为了消除错误用药带来的危害。

    有人说:“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没有健康这个1,金钱、豪宅、靓车这些个0都不再有任何价值。”保障健康,借鉴一下贾宝玉的经验,对我们是大有裨益的。 (时仲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