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资源 > 药用植物栽培
编号:10248238
销势略有起色有望走出低谷 2003年上半年药材市场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97期
     2003年已过大半,总体来说今年上半年药材市场整体走势要比往年好一点。在需求持续增长的带动下,市场交易量增加,大货走动顺畅,小批量成交活跃,药价普遍有所上扬,大部分药商认为今年上半年药材生意较往年有所起色,药市持续低迷的状况有所改变,市场有望走出低谷,大家对下半年的经营满怀信心,干劲十足。

    众所周知,今年上半年在我国发生了具有极强传染性的非典性肺炎,它不仅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及人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且给中药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影响力可以说百年不遇的,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随着“非典”疫情的蔓延,人们恐慌心理的加大,加之世人对这种传染病缺乏了解与认识,而且西医在这方面没有针对性较强的预防及治疗性药物,因此国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医药。由于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效果,更增加了国人对中医药防治“非典”的信任度。随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预防“非典”处方,国民对中药预防“非典”的效果不容质疑,纷纷拥向医院、医药公司、药店大量购买中药。疯狂的抢购使医院、医药经营部门及生产企业库存的有关中药材一扫而空。于是经销单位纷纷云集各大药材市场进行采购,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量的订购,一时间使药材市场的生意异常火暴,药价开始疯狂上涨,一天几个价,甚至前后几分钟药价都有较大变化。然而药材涨价之风并未阻挡人们的购买激情,药材市场许多药材经营行店门庭若市,货堆如山,人群川流不息,沉寂多年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出现了少有的异常火暴场面,市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在全国医药系统正在为抗击SARS病毒流血流汗的战斗中,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不法药商见利忘义,趁机囤积居奇、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并利用发布虚假广告煽动药材涨价之风。于是,一时间药材市场假冒伪劣药材横行,药价奇高,老百姓怨声载道。面对突发而至的“非典”疫情,中药材市场暴露出的市场管理、药材储备、质量价格监控等方面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到了不下大力气整治不行的地步。面对市场上有关抗“非典”的中药材、药品及相关产品价格疯狂上涨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有效的管理监控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中药材等相关物品实行最高限价的规定,这一举措,立即使中药材市场异常火暴的交易有所降温,加上人们对“非典”防治知识的的普及,认识的加深,人们的恐慌心理得到很大缓解,开始理智地对待“非典”防治,致使中药材市场交易迅速降温,需求量大幅度减少,药价随之大幅度回落。至4月底持续20多天的药市疯狂抢购风波渐趋平息。在这场风波中,有人为此欢欣鼓舞,有人为此痛不欲生,有人为此大发横财,有人为此负债累累……
, 百拇医药
    然而不管怎么说,今年上半年市场整体形势走好,中药材专业市场摆脱近年来持续低迷的疲软状态,走向繁荣和发展之路,还是很有希望的。对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对今年上半年中药材市场作一简要总结:

    一、大多数家种药材品种产销形势看好,药价升多降少。

    从年初开始,许多家种药材品种价格都有缓慢攀升迹象,市场走势逐渐加快,销量持续增加。其中原因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1.受“非典”影响,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材销量激增,价格率先上涨,逐步带动其它中药材品种价格上升,个别品种价格甚至出现暴涨。如:板蓝根、柴胡、金银花、菊花、僵蚕、芦根、薄荷、甘草、白术、防风、藿香、沙参、贯众、大青叶、葛根、太子参、佩兰、黄芩、薏苡仁、泽泻、射干、栝楼、知母、天花粉、使君子等品种其价格在“非典”时期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现,销量激增,价格暴涨。其中板蓝根最高价达到22元(/kg,下同),密县金银花最高升至450多元,山二花升至220~260元,贯众升到65元,苍术最高涨到120元,北沙参最高升到70元,佩兰95元,桔梗85元,连翘(青统)35元,黄翘45元,黄芩50元,僵蚕130~140元,太子参80~110元,菊花30元,芦根10多元。
, 百拇医药
    2.中药材种植逐渐趋向理性化、规范化,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状况有所改变,社会库存逐渐得到消耗。由于近几年市场持续疲软,许多中药材品种严重供大于求,社会库存丰厚,市场价格不断调低,导致药农收益下降,甚至亏本。经过几年的市场起伏,药农对药材种植的认识开始深入,不再像以前那样相信道听途说,开始相信信息、科学;同时随着国家对中药材种植GAP的颁布实施,药农们开始认识到药材种植需要科学技术、规范种植,才能有销路、有利润,因此药材种植逐渐趋向理性化、规范化。此外,有些品种由于受灾减产,上市量不大,致使市场库存量不大,由此导致药价上扬。如:党参、北沙参、黄芪、家种猫爪草、玄参、丹参、川芎、川断、白前、白芷、水半夏、广巴戟、川乌、草乌、百部、三七、红花、当归、太子参、芡实、浙贝、穿心莲、半支莲、山萸肉、茯苓等。其中党参现已升为16元,北沙参统货要价10元,家种猫爪草已升至14元,浙贝维持在200元的高价位,茯苓已缓慢攀升至14元。

    3.中药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整体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中药材出口疲软的现象有所缓解,国际上对中药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出口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其次,植物药提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再次,今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中药材出口的扶持力度,中药出口形势良好。如:桔梗、北沙参、山药、黄芩、太子参、罗汉果等品种出口顺畅。
, http://www.100md.com
    4.部分品种因其用途拓宽,市场需求增加,价格缓慢攀升。如:酸枣仁、山楂、麦冬、鱼腥草、山豆根、草决明等。

    二、野生类药材品种继续呈现货紧价扬态势。

    由于此类药材品种系野生资源,近年来上市量不断减少,货源偏紧,价格也持续走高,个别品种已经出现供应短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利益的驱动下,各地药农对野生药材长期采取无序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大量采挖、捕捉,造成野生资源破坏,生存环境恶化,导致产量逐渐递减,自身生产无法恢复,有的品种甚至面临枯竭的状况。

    2.国家采取了退耕还林、保护环境、禁采禁挖的政策,一些地方加大了对此类品种的保护力度,致使货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3.野生变家种、家养技术难度大,成功率较低,产量一直上不去,而且成本较高,目前家种家养尚存在一定困难,难以形成规模生产,供应短缺的矛盾日益明显。
, http://www.100md.com
    4.国内外市场对野生药材需求旺盛。一方面在人们传统质量观念的影响下,总是认为野生的质量好、疗效高;另一方面个别品种用途拓宽,使其用量增加,供求出现缺口,因此大受市场青睐,需求旺、用量大,更使货源显得紧缺,价格也因此扶摇直上。

    如:野生柴胡、野生甘草、野山参、水蛭、野生黄芩、防风、羌活、茜草、野丹参、旱半夏、苍术、节菖蒲、赤芍、白芨、黄精、辽细辛、蟾蜍、蛇床子、穿山甲片、牛虻、九香虫、乌梢蛇、蝉蜕、松贝、青贝、炉贝、斑蝥、全蝎、蜂房、冬虫夏草、天然牛黄、麝香、龙衣、蜈蚣、狗宝、龙骨、连翘、雷丸、羚羊角、天龙、桑螵蛸等品种近年来都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价格不断走高。其中野生柴胡现已升至30~35元,枯黄芩10~12元,旱半夏升至35元,关防风15~18元,乌梢蛇升至130~140元,牛虻升至400元以上,全蝎为450~500元,龙骨由3~4元升为8~10元,蜂房35~60元,松贝、炉贝、青贝市场货源一直紧缺,价格也不断攀升,而像天然牛黄、麝香、狗宝等品种甚至更是有价无市,市场假货横行。
, http://www.100md.com
    三、调料类品种今年上半年降多升少,价格大多步入低谷,市场走势不畅。

    在其它品种需求增长,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调料类品种却反其道而行之,市场走滞价跌。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受今年上半年非典的影响,市场需求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入世后进口关税的不断降低,进口货不断冲击国内市场,加上近年来调料类品种生产处于风调雨顺时期,持续丰产,导致库存丰厚,而需求却并未增加,因此导致调料类品种大多走势不畅,价格不断调低,有的品种甚至跌入低谷,前几年调料类市场大红大紫、风光无限的场面从此一去不复返。

    如过去价高近百元的大茴,现价跌至8~9元,为近年来新低;曾经高达90多元的草果现已落至24~25元;高良姜最高时15元,现价仅为6~7元;公丁香曾接近百元,现今落到24~26元;20多元的草豆蔻现为6元;曾经达到50多元的白胡椒现为16元,黑胡椒仅为10元左右;其它如肉桂、益智仁、花椒、砂仁都处境不妙,步履维艰。

    药材市场在今年上半年一路走好的情况下,下半年能否延续后市,继续走畅,这是我们药界同仁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和希望,要及时总结经营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经营决策中存在的漏洞,提高经营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要注重研究药材信息,注重产地和市场调查,提高信息鉴别能力,要善于捕捉商机,找对经营品种,及时入手,果断出货,切忌盲目跟风,随波逐流。, 百拇医药(章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