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速递 > 医药快讯
编号:10318362
中外医药快讯(2003.12.0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56期
     研究表明摄入适量铜元素能防老年痴呆

    德国霍姆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摄入一定数量的铜元素能够延缓甚至防止老年痴呆症。

    据德国世界报报道,由托马斯·拜尔医生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长期的白鼠试验得出结论,在饮用水中添加铜元素后,引发白鼠脑细胞机能退化的淤积物的形成明显减缓。

    拜尔医生认为,由此可以假定,在食物或饮用水中增加铜元素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疗法,以对付老年人脑组织的病变。他用以佐证这一发现的另一个证据是,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组织中普遍存在铜元素变异现象。(眭 卫)

    孕妇吸烟过量影响男性胎儿未来生育能力

    吸烟的种种害处,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丹麦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再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孕妇吸烟过量将严重影响男性胎儿未来的生育能力。
, 百拇医药
    据瑞典《瑞典日报》27日报道,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300名身体健康的中年男性及他们的母亲。结果发现,在怀孕期间每天吸10支或10支以上香烟的母亲,其儿子成年后精液中的精子含量只相当于那些不吸烟母亲儿子精子含量的一半。奥胡斯大学医学教授延斯·彼得·邦德说,10支香烟是一个界限,孕妇每天的吸烟量应该低于这个数,否则她们儿子的精子含量将大幅下降。

    研究人员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孕妇吸入的香烟中的毒素对男性胎儿生殖系统,尤其是睾丸的发育产生有害影响。迄今,医学界只是在理论上认为,人类的生育能力,特别是精子的生长能力,在胚胎期间就已经定型。丹麦研究人员的发现可以说是第一次给予该理论具体的证实。 (吴 平)

    澳大利亚将首次试验女性避孕喷雾剂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将于明年初首次对女性避孕喷雾剂进行试验。这意味着,除口服避孕药和植入式避孕器外,女性不久将可以选择另一种更为安全方便的避孕手段。
, http://www.100md.com
    据27日《新科学家》杂志网络版报道,将在悉尼大学进行临床试验的这种避孕喷雾剂含有一种名为“Nestorone”的合成孕激素。如果口服,这种激素会在胃肠中完全溶解,无法进入血管,因此不能制成片剂。此前,研究人员用皮下植入的方式,对其进行人体试验并收到了良好效果。这次,研究人员在研制避孕喷雾剂时采用了类似防水防晒霜的技术。喷雾剂中含有的化合物能够改变皮肤外层的结构,使这种合成孕激素立即穿透皮肤。

    之前的试验表明,Nestorone穿透皮肤后会慢慢地扩散到血管中,平稳发挥药效,而不像口服避孕药,其药效在快速达到一个高峰后迅速减弱。研究人员说,Nestorone的这种平稳特性,使其在喷雾剂中的应用剂量相对较低,无形中降低了喷雾剂的副作用。(曹丽君)

    日发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基因

    日本理化研究所27日宣布,该所研究小组新发现了两种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相关的基因。这对在基因水平上查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和开发新药大有帮助。
, http://www.100md.com
    理化研究所山本彦一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研究中比较了841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658名健康人的基因。结果发现,他们体内负责编码合成输送有机物的蛋白质“SLC22A4”的基因存在差异。研究小组还证明,对该蛋白质起抑制作用的基因“RUNX1”也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

    山本等人计划今后进一步研究确定这些基因的具体功能及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今年6月,该研究小组曾发现过一种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基因。(何德功)

    日本发明能给DNA录像的原子力显微镜

    日本金泽大学研究生院安藤敏夫教授开发出能在纳米水平上连续高速拍摄图像的原子力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每拍摄一次最多耗时0.05秒,能连续给生物体内DNA和蛋白质的活动录像。

    据《日本经济新闻》28日报道,这种原子力显微镜的物镜部位是直径只有几纳米的探针,探针对试样进行扫描时,由于探针和试样之间微弱的相互作用力,探针上下弯曲,从而扫描出微小的凹凸,并由显微镜上的照相机拍摄成图像。
, 百拇医药
    安藤教授通过把探针变细和把探针的振动频率从过去的几千赫提高到600千赫,实现了高速连拍。为减轻试样本身在高速连拍时发生振动,安藤教授还给承载试样的器皿安装了轴承,从而提高了观测精确度。

    使用新的高速连拍原子力显微镜,可对到目前为止无法捕捉到的生物体内高分子活动的情形进行直接观测,为蛋白质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必要证据。 (何德功)

    澳大利亚研制出“内服防晒霜”估计于2006年面世

    据当地媒体30日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宣布,他们研制出一种色素药片,能够通过激发皮肤的色素沉着,来保护皮肤不被晒伤。目前,新产品已通过人体试验,估计将于2006年面世。

    据皮肤科专家介绍,黑色素好比皮肤的天然防晒霜,能够帮助皮肤抵挡来自太阳光的侵害,而新型色素药片能够激发皮肤内黑色素的形成和沉着,就像一种“内服防晒霜”。
, http://www.100md.com
    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对80名志愿者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那些曾经很容易被太阳光晒伤的肤色白皙的人,在使用过该药片后,晒伤程度比以前降低了50%。研究人员说,药片不仅对肤色白皙的人有效,对于那些有着橄榄色皮肤(例如意大利人和希腊人)的人来说同样有效。此外,药片还能用于不用晒太阳就使人拥有古铜色皮肤的产品。

    开发该药片的公司称,新产品在澳大利亚是一项突破性的进展,因为澳大利亚有世界上最高的皮肤癌发病率,新产品不仅可以预防皮肤癌,对于那些既想进行日光浴又不想把自己的皮肤变成“红龙虾色”的人最具有吸引力。

    科学家发现导致偶发性乳腺癌的基因

    早先研究显示,某些基因与遗传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存在着关联。然而科学家们一直未能找到这些基因对偶发性乳腺癌发病有什么影响,这被认为是乳腺癌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谜。

, 百拇医药     由英国、加拿大、荷兰和法国等国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小组日前在美国《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新发现一个被命名为“EMSY”的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可为上述谜题提供部分答案。

    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了两个遗传性乳腺癌基因———“乳腺癌1”和“乳腺癌2”。这两个基因正常情况下能修复DNA(脱氧核糖核酸)损伤,但如果发生变异,损伤将无法有效修复,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将显著增高。不过统计也显示,遗传了两种变异基因的人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只占约5%。剩余绝大多数乳腺癌病例都是偶发性的,与遗传或基因变异等并无明显联系。

    偶发性乳腺癌患者体内两种遗传性乳腺癌基因看上去并无异常,但多国研究人员说,他们新发现的“EMSY”基因能关闭“乳腺癌2”基因,使其无法正常行使功能,结果可能造成DNA损伤得不到及时修复,最终导致癌症。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偶发性乳腺癌患者体内“EMSY”基因副本含量如果过高,其肿瘤表现与携带遗传性乳腺癌基因变异的患者将会有相似之处。他们认为,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遗传性乳腺癌基因未产生变异的人也会发病。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共对551份偶发性乳腺肿瘤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3%的乳腺肿瘤组织中“EMSY”基因副本含量达到正常组织的1.5~4倍。与此同时,在直肠癌等其他类型肿瘤组织中却没有观察到类似现象。研究还发现,那些肿瘤组织中该基因副本含量过高的乳腺癌患者,发病后存活期平均只有6.4年,而肿瘤中该基因副本含量正常的患者平均能够存活14年。

    研究人员认为,新发现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认识,也为开发诊断和防治新手段提供了有用线索。但也有专家指出,光靠该基因恐怕难以解释所有的偶发性乳腺癌,很可能还有其他基因在发病中起作用,其中有些也许与两种遗传性乳腺癌基因扯不上关系。(毛 磊)

    试验发现治疗糖尿病的药物MK-767有致癌副作用

    英国MSD医药公司哥斯达黎加分公司临床研究部主任卡蒂娅·莫雷诺27日向媒体披露,其公司研究人员发现正在进行临床人体试验的治疗糖尿病专用药MK-767具有致癌的副作用,为此该公司已经下令立即停止人体试验。
, 百拇医药
    莫雷诺说,MSD医药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对老鼠进行了104周的临床试验后发现,老鼠身上长出了名为MANGIOSAR?鄄COMA的恶性肿瘤。此肿瘤主要出现在血管等有内皮组织的部位。

    莫雷诺介绍,目前全世界共有1400名糖尿病患者在接受MK-767药的临床试验。但他没有透露从何时开始在老鼠身上进行该药的临床试验,以及从何时开始进行的人体试验。

    莫雷诺说,MK-767药是由MSD医药公司和日本KYORIN制药公司联合开发生产的。

    另据MSD公司总裁雷蒙德·V·吉尔马丁说,尽管公司被迫放弃了已投入巨额资金的MK-767药物的开发,但是公司又投入了另一种名叫DP-IV的口服药物研制,希望它能给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李 强)

    旅美中国科学家发现第一个冠心病致病基因
, http://www.100md.com
    旅美中国科学家王擎博士领导的一个小组27日报告说,他们发现了第一个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发病直接相关的基因,为研究冠心病发病机理、开发诊断和防治的手段提供了全新线索。

    王擎等人对一个拥有21名成员的家族进行分析后证实,这个名为“MEF2A”的基因产生的一种突变会导致冠心病和心肌梗塞。该家族拥有13名冠心病患者,其中9人曾发生过心肌梗塞。这些患者体内MEF2A基因都存在突变,而家族中健康成员携带的是该基因的正常版本。这项成果发表在28日正式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王擎目前担任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医院心血管遗传中心主任,并任凯斯─西保留地大学副教授,同时还兼任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和该校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王擎把他们的发现比喻为打开了一扇认识冠心病的新“窗户”。他说:“原先人们不清楚什么样的基因可以控制冠心病发病。现在发现了第一个基因,通过这个途径也许可以知道冠心病整个发病机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http://www.100md.com
    新发现的MEF2A基因编码的调控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中成百上千基因的表达起到控制作用。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在正常情况下有490多个氨基酸,但王擎等在研究中发现,MEF2A基因的一种缺失突变会使调控蛋白损失7个氨基酸。这一突变有可能破坏其他基因表达程序,使冠状动脉血管发育形成缺陷,导致巨噬细胞等更容易侵入血管,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血管,阻碍血液流入心脏,最终造成心脏组织缺氧甚至坏死,病人可能因此而发生心肌梗塞。

    王擎说,他们新发现的MEF2A基因致病突变比较罕见,但不能排除该基因的其他突变形式也会导致冠心病。另外,受其调控的大量基因中可能也有一些与冠心病发病有关。因此,“发现第一个冠心病致病基因,将有助于寻找其他致病基因。”王擎认为,受MEF2A基因调控的基因有可能成为设计冠心病新药的靶标。如果将来还能再找到其他致病基因,那么也许可以开发出针对冠心病的遗传诊断手段,帮助高危人群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等延缓冠心病发病,甚至避免发生心肌梗塞。 (毛 磊)

    我国科学家成功解析SARS冠状病毒蛋白酶三维结构
, 百拇医药
    据即将于12月1日出版的第48期《瞭望》周刊报道,中国科学家成功解析了SARS冠状病毒主要蛋白酶的三维结构,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SARS冠状病毒蛋白酶的晶体结构。SARS病毒蛋白酶的解析成功,对于SARS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日前,美国科学院报(PNAS)发表了这一成果的论文,并向国际媒体公布了这一消息。

    今年初夏,SARS疫情在中国暴发流行,清华大学饶子和研究组立即对SARS病毒进行了全力攻关,并在7月2日成功解析。

    饶子和研究组在“华大”基因组中心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发现的、编号为BJ01的毒株中克隆了SARS冠状病毒的主要蛋白酶的基因,并通过遗传工程的手段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蛋白酶的高效、稳定表达,经过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和结晶,收集了高分辨率的衍射数据,测定了该酶在4种不同条件下的三维空间结构,并详细阐述了该酶在底物结合区域的精确构象。而通过解析该酶与抑制剂形成的复合物的三维空间结构,揭示了该酶与底物结合的精确模式。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SARS冠状病毒的主要蛋白酶在病毒的整个生活周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主要蛋白酶对病毒的生物特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至今还没有在人类中发现类似蛋白酶,因此,成功解析SARS病毒蛋白酶的三维结构,为研制抗非典药物奠定了重要的结构基础。

    从1985年到1996年,饶子和在墨尔本大学和牛津大学工作和学习期间,就参与和主持了一些具有重大学术意义、高难度的结构生物学课题研究。也是从那时起,饶子和开始挑战对人类生存最大的威胁———艾滋病毒。他发现了艾滋病毒家族中第一个基质蛋白SIV-MA的晶体结构,首次提出艾滋病毒及其病毒家族分子的装配模型,为抗艾滋病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饶子和回国后,他作为首席科学家或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包括国家“973”、“863”、“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重要科研项目。饶子和总结国内外十几年的学习积累和实践经验,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模式———注重平台与团队建设,注重研究方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把基因组分析、靶点选取、克隆、蛋白质表达连成一个紧密的整体。饶子和研究组成立的短短几年里,已经表达出234个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蛋白质,并解析出50余个重要蛋白质的精细三维结构。
, 百拇医药
    我国人群艾滋病毒辅助受体基因研究取得进展

    我国人群中艾滋病毒感染的辅助受体基因有何特点?它对艾滋病毒感染人群的病情有何影响?全军艾滋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暨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王福生教授,率领课题组在“中国人群艾滋病毒(HIV)辅助受体基因多态性特点及其意义”的研究中,发现我国汉族人CCR5和CXCR4等基因中存在多个新型、具有影响蛋白质结构的多态性位点,并提示对我国人群的艾滋病毒易感性和病程进展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近日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研究发现,艾滋病毒感染的辅助受体CCR5等相关基因多态性影响艾滋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和临床病程进展,世界上不同区域和人群中CCR5等10余种等位基因频率变化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不同人群对HIV传播和艾滋病进展的遗传易感性的差别。王福生课题组从1997年起采用先进的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等方法,在我国率先研究并鉴定了11个民族健康人群中艾滋病毒感染的辅助受体及其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和特点,发现我国汉族人CCR5和

    CXCR4等基因中存在多个新型、具有影响蛋白质结构的多态性位点,这对于建立有效的艾滋病临床治疗方案和研制有关HIV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王福生课题组正在对我国健康人群、艾滋病毒感染者和静脉注射吸毒者、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中的上述基因特点、临床病程、治疗效果和预后等进行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将为我国艾滋病的防治和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深入研究我国艾滋病发病机理并建立适合个体化特异性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百拇医药(胥金章 黄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