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说长道短
编号:10325042
不可因噎废食 也谈中药副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67期
     千百年来,中医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国药早已深入人心,以至于“中药疗效好、安全、副作用少、治病求本”等赞美之词都用在了中药身上,甚至有人说:“中药和京剧、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但是近年来一些事件的出现,让普通百姓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吃了几千年的中药怎么一夜之间出现了如此多的严重问题?中药的副作用到底有多大?以后我们还能不能吃中药?

    近几年来,偶有因服用中药而导致肾功能衰竭或其他病情的报道,中国有,外国也有。但专家们一致认为:中药和其他药品一样,确实有毒副作用,关键是使用方法,如果炮制、配伍得当,就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因此服用中药必须遵医嘱。中医药的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不容置疑,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一位老中医专家气愤地说:如果因为个别人用药有些不良作用,就一概否定中医药的神奇作用,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极不负责任。

    据专家介绍,多年来“中药副作用少”的说法使人们对某些中药的毒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比利时医生首先发现,相当数量的减肥女士在无所顾忌地服用减肥中药后发生急性肾衰,由此提出了“中药肾病”的概念。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木通、厚朴、粉防己、细辛中含有的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肾毒性。此类患者临床初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而这些患者的治疗极为困难,往往逐步走向终末期衰竭。
, http://www.100md.com
    大家知道,中草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但其有效成分却非常复杂,且程度不同地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过这些毒副作用可以通过药物炮制和配伍来克服。例如麻黄可止咳定喘,但又具有发汗、升高血压的副作用,在临床上必须经过“蜜炙”加工才可免除危害;木通有通乳作用,倘若用量过大,则会对肾功能产生损害;其他如天南星、生半夏、马钱子、苦杏仁、苍耳子、蟾蜍、巴豆、雷公藤、鱼胆、水银等多种常用中药,均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将毒性降到最低限度后,方能参与配伍使用;砒霜是剧毒品,但中药将其入药治病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参是老少咸宜的补品,如果过量服用,人参里的成分“人参炔三醇”就会破坏肝细胞而引起黄疸病,而且有些肝火旺盛的高血压病患者服用后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发脑出血。权威人士说得好,中草药的治疗作用在于药物对阴阳偏盛偏衰的身体进行偏性纠正,其不良反应也是由自身的偏性所致。“水能浮舟也能覆舟”,药物的双重作用同样如此。

    学过中医的人可能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命无功”。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是汉朝一直沿用下来的古方,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现在发现该药可能会引起急性肾衰、慢性肾衰、肾小管酸中毒。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一些厂家擅自将其中的川木通用关木通替换,另一方面则是出在怎么用药怎么吃药上。
, 百拇医药
    不可否认,现在有些中药制品广告往往脱离实际地吹嘘某某药品为“纯中药制剂,绝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云云。其实,这是对中药用药安全的错误认识,甚至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还有一些江湖医生打着“偏方、验方”的旗号,滥用中药治疗疾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有的还出现了严重的毒副作用,对此必须提高警惕,有关部门应严肃整顿。

    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服用中药或中西混合制剂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千万不可盲目乱吃药。

    第一,中药也是药,它和西药一样具有两面性,既可治病,同时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对中成药的处方药,比如双黄连注射剂等一些急救类的中药注射剂,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千万不可因为一些药店违规随意出售处方药就擅自购买使用。

    第二,要掌握好用药剂量和疗程,千万不要认为中药无毒就擅自加大剂量或延长用药疗程。中药长期应用多为治疗慢性病,如慢性咽炎等,虽然中药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人们容易忽视,但是长期应用也会因蓄积药量过多而导致不良反应或慢性中毒。例如朱砂中就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一些患者服用六神丸曾出现脱发等不良反应;服用牛黄解毒丸的一些患者曾出现过敏反应。
, http://www.100md.com
    第三,服用中成药切不可乱搭配,一定要注意合理配伍。药物的配伍有时会产生不良反应,但也可以减少其毒副作用,在中药配伍使用时应尽量不超出“十八反十九畏”的范围。例如黄药子虽然有毒,但加甘草后毒性就会下降。对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往往可以产生高效、速效的治疗效果,治疗许多疑难杂症常需要用一些有毒中药才能奏效,如蟾酥治疗恶性肿瘤非常有效。但毒药使用不当,可发生严重毒副作用,危及生命。所以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中药。

    第四,当心中西药混合制剂对人体引起不良反应。许多在国内上市的中成药,在说明书上写的是中药,但没有说明此药还含有一定的西药成分。患者到药店买到这些“中药”后,以为中药无毒便擅自加大药量,以致“中药”中的西药成分损害人体,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

    第五,人体体质各异,有时无毒药物的常规用量,对某些高过敏体质的患者也能引起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患病病种无关,与个体差异有关。不同个体由于遗传基因、体内代谢酶及免疫系统的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因此,患者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个人体质和个体差异后再选择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因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程度等不同,会有不同的影响。只要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就会大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千万不能听说某某药有副作用就“因噎废食”,害怕药物不良反应,而盲目不服药或减少剂量,这样只会延误治疗,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也会带来药物不良反应。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有些人特别容易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伤害。这些高危人群有:老年人、孕妇、婴儿和儿童、肝脏疾病患者、肾脏疾病患者、罹患多种疾病患者。这些患者用药时要更加谨慎。药物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可能会有我们未曾发现的不良反应。有些药物会与食物、酒精、其他药物交互作用,产生不正常的反应。故服用药物前,必须及时咨询医师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百拇医药(病 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