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4期
编号:10392933
几种采血管对电解质测定结果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4-3305-01

    自动化仪器的大量使用及血液的保存对血样原始性状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使真空采血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电解质测定是临床上救护急症危急病人必做的急诊项目,其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用3种不同的采血管采集标本,观察其对K + 、Na + 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用肝素钠真空抗凝管,EDTA-K2抗凝管和洁净干燥无污染的普通玻璃试管3种采血管采集标本。

    1.2 标本来源 本院随机住院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1~72岁,平均41岁。

    1.3 仪器和试剂 日本OLYPUS公司的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1.4 实验方法 每位病人抽3份血,每份2ml,分别用上述3种抗凝管采血,37℃水浴10min,相对离心力RCF=400g,离心10min,分离出血浆血清。3份标本各测定血K + 、血Na + 1次,记录结果为Ⅰ组;在抽血后3~4h重新测定血K + 、血Na + 各1次,记录为Ⅱ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讨论如下。

    2 结果与讨论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分子量15000,带有强大的负电荷。常用其钠、钾、锂盐,100~125U/mg可使5~10ml血液不凝固。肝素是一种极佳的抗凝剂,对血液成分干扰少,不引起溶血,适于做生化测定 [1] 。对于肝素钠抗凝血浆标本,即时测定与放置一段时间测定结果有很小差异(P>0.5),无统计学意义。EDTA由于鳌合钙的作用强,可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肿胀,细胞表面积增大,细胞外Na + 和K + 浓度增大,这样即时测定结果偏高于放置一段时间的测定结果(P>0.5),无统计学意义。与肝素钠抗凝血相比结果偏低,有明显差异(P<0.05)。因此,EDTA盐类抗凝管不适于钾钠等物质的测定。对于非抗凝标本,其即时测定结果与放置3~4h后测定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1),并两种抗凝血浆所测结果与其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这可能是由于血液凝固过程中血小板破坏,加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所致。但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其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破坏程度不同,红细胞脆性、膜通透性不同,所致标本结果升高有的较大,有的较小。以上结果说明,肝素抗凝结果稳定且容易分离,又能满足急诊项目的及时测定,加上肝素钠抗凝管较之肝素锂成本低,因此,为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电解质测定建议用肝素钠真空抗凝管采集标本。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当代血液学分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4-36,91.

    作者单位:250117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检验科

    (编辑曲 全), http://www.100md.com(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