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4期
编号:10392916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双眼视觉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4-3280-02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refractive accommodative esotropiˉa),以下简称(RAET)是婴幼儿常见的后天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之一。其发病年龄在出生后6个月~7岁,最常见的发病年龄2~3岁,发病初期为间歇性,逐渐变为恒定性,具有AC/A比值正常和远近距离斜视度一致,高度远视,戴远视矫正眼镜后能完全消除内斜视,恢复视功能之特点。有关RAET的双眼单视功能国内少有报道。本文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RAET患者的双眼视觉及影响双眼视觉及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今后更加有效的治疗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分析了1995年1月~2000年6月的145例RAET患者,男77例,女68例;就诊年龄2个月~10岁,平均3.5岁。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所有病例经用1%阿托品眼膏,每日3次,连续3天,睫状肌麻痹后作视网膜镜检影验光,直接予全屈光矫正(高度远视适当减少+0.5DS~+1.00DS)后,远近距离内斜视完全消失,连续观察至少半年以上。有其它眼部器质性病变者除外。详细记录以下资料:内斜视发病年龄、戴镜后眼正位年龄、戴镜与裸眼下用调节视标检查的眼位、屈光状况、视力、弱视治疗情况、注视性质、眼球运动等。用同视机检查双眼单视功能,选用最近一次检查结果为准。本文将具有正常视网膜对应,融合功能或立体视觉者列为有双眼单视功能,将单眼抑制、黄斑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者列为无双眼单视功能。随访期间密切观察视力、戴镜与裸眼的眼位、双眼单视功能等。每隔6个月~1年行1%阿托品散瞳检影1次,伴有弱视者积极作健眼遮盖、弱视训练等治疗。弱视疗效判断按照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组规定的统一标准。文中将基本痊愈与进步列为治疗有效,且以视力较低眼的疗效作为该患者的弱视疗效。当患者眼位偏斜不能以足度镜矫正,且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仍然内斜,内斜度≥10°~15°者,不在统计范围。

    2 结果
, 百拇医药
    本组病例经随访1~8年(平均5.3年),67%有双眼单视,33%无双眼单视,见表1。

    表1 RAET双眼单视情况比较

    两组病例对照分析显示斜视发病年龄、弱视治疗效果及两眼视力参差大小与双眼单视恢复有关。而斜视发病年龄到戴镜正位之间时间长短,屈光状况及两眼屈光参差≥1.50D(球镜等值)的比率与双眼单视恢复无关。

    3 讨论

    立体视觉是双眼视功能的最高形式,是人类对于三维空间的感知能力。儿童双眼立体视觉的建立是眼科弱视、斜视工作者的奋斗目标,立体视觉的建立受诸多因素的影 响,众多研究表明,斜视对儿童建立立体的影响最大 [1,2] 。在婴幼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任何原因造成一眼视觉受到抑制,均可造成立体视觉的发育停止或丧失。人出生时并不存在立体视觉或双眼视觉,大约出生3~4个月才产生双眼单视 [3] 。Awaya用微机和彩色监视器开发的电视随机点立体视敏度检查法,检查婴幼儿立体视觉的结果是3岁时只有567 6 的立体视敏度。Romono [4] 等用这Titmus立体图检查具有正常双眼单视儿童的立体视,其结果7岁时才具有60s的中心立体视敏度。9岁时达到40s。可见立体视敏度的发育是幼儿期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达到正常水平。
, 百拇医药
    RAET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3岁。如果及时确诊,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以消除内斜视,然后根据弱视与双眼单视功能情况积极治疗,大部分RAET能达到功能性治愈。发生在婴幼儿期的内斜视,能破坏及影响双眼单视功能,产生单眼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或严重弱视。Mazow等报告一组调节性内斜视病人,分析立体视觉与内斜视发病年龄、内斜视发病年龄到开始治疗年龄间期3者的关系,发现立体视觉功能的恢复与斜视发生年龄及开始治疗前斜视持续时间无关。本组病例分析显示:斜视发病年龄与双眼视觉功能有关,有双眼单视功能组的平均内斜视发病年龄为2.2岁,无双眼单视功能组的平均内斜视发病年龄为1.8岁,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内斜视发病年龄到戴镜正位的时间长短与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无关(P>0.05)。因此RAET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人类双眼视觉形成的关键期从出生后几个月到6~8岁,但最重要的时期是1~3岁。两眼视力的降低与不平衡是影响立体视锐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5] 。本文双眼视功能检查,有双眼单视组的弱视疗效明显优于无双眼单视组(P<0.01)。而且有双眼视功能组的两眼视力参差小,平均相差2.4行;无双眼视功能组的两眼视力参差大,平均相差6.0行,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两眼视力的好坏与两眼视力参差大小是影响RAET患者双眼视觉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时的弱视训练以提高双眼视力,减少两眼视力参差可提高双眼单视功能恢复率。
, 百拇医药
    本文有双眼视觉组与双眼视觉组的平均屈光度分别为+5.1D和+5.5D,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的屈光参差是否≥1.5D的比例相似(P>0.05)。即屈光状况不是影响RAET患者双眼视觉恢复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甘晓玲.斜视与立体视觉.中华眼科杂志,1990,26(1):29.

    2 Crawford ML.Binocual neurons and binocular function monkeys and children inbvest ophthalmol vissci,1983,491.

    3 刘玉华.儿童斜视与立体视.中华眼科杂志,1992,28(6):345.

    4 Romono PE.Stereoacuity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normal binoclar single vision.Am.J Ophthalmol,1975,79:966.

    5 颜建华.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长期疗效观察.实用眼科杂志,1993,11(2):98.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眼科

    (编辑亦 平), http://www.100md.com(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