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2期
编号:10393422
思密达防治红霉素胃肠道副反应48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2-0183-02

    红霉素注射液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也非常高。我们在给予患儿输注红霉素的同时予思密达口服,观察红霉素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2003年4~9月在我院住院输注红霉素的患儿98例,患儿年龄4.5~12岁,对恶心、腹痛等主观症状能清楚表达,均为非危重病例,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5~12岁;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5~12岁。两组病种相似,其中治疗组肺炎支原体肺炎28例,急性支气管炎5例,化脓性扁桃体炎8例,急性喉炎4例,急性淋巴结炎3例;对照组肺炎支原体肺炎26例,急性支气管炎7例,化脓性扁桃体炎9例,急性喉炎6例,急性淋巴结炎2例。

    1.2 方法 两组均静滴红霉素浓度为1mg/ml,剂量为20mg·kg -1 ·d -1 ,一次滴完,滴速为1.5~2.0ml/min。两组治疗原发病方法相同。观察组在输注红霉素过程中服用思密达,每次3.0g,每日3次;对照组未服用思密达。对两组患儿及家属,用药前均告之可能会有少部分人出现不适反应,而不具体说明会有何种不适。输注红霉素时临床观察指标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4项。观察者于注射时、注射完毕后、查房时观察患儿,询问其有何不适。对恶心、腹痛这些主观症状,观察者不能具体提示,而由患儿或家属主动讲出。

    1.3 副反应判断标准 无副反应:静滴红霉素后无明显胃肠反应;轻微反应:仅有轻微的腹部不适和(或)恶心;严重副反应:严重腹痛和(或)呕吐和(或)腹泻。

    2 结果

    对照组:无副反应29例,占60.4%,轻微反应15例,占31.3%,严重副反应4例,占8.3%。对照组:无副反应6例,占12%,轻微反应12例,占24%,严重副反应32例,占64%。观察组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应用红霉素时胃肠道副反应的比较

    3 讨论

    大剂量的红霉素静滴时可使血浆中胃动素水平升高,其与胃肠道平滑肌上的胃动力受体结合产生强烈收缩,使胃肠运动增加,从而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副反应。有报道在红霉素滴液中添加药物(如654-2、维生素B 6 、维生素K 3 等)以减轻胃肠道副反应,但存在着配伍禁忌,如配伍后效价降低、有混浊或沉淀、变色。思密达是胃肠粘膜保护剂,以口服为用药途径,对消化道粘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能与粘液糖蛋白结合,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并能作用于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及前列腺素的释放,抑制胃肠道蠕动,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

    作者单位:117000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儿科

    (编辑李 阳), 百拇医药(刘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