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394781
乳腺分泌型癌9例病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6-0888-01

    乳腺分泌型癌很少见,我院遇到9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例均为女性,年龄27~50岁。左乳外上3例、外下1例,右乳外上2例、外下1例,2例侧别不明。3例有明显肿块史。肉眼见肿物直径1~6cm,境界清楚,切面灰白或灰黄,质较硬,均为实性,挤压肿瘤2例有灰白色较粘稠液体流出。

    2 病理特征

    光镜下似胎儿乳腺,明显特点是癌细胞有分泌功能,巢片状和腺样排列,癌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淡染,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嗜酸性颗粒或空泡形成,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及坏死少见,胞浆内外可见大量均质嗜伊红物质,特殊染色:5例PAS(+)、2例Aloian(+)。

    3 讨论

    乳腺分泌型癌过去曾称“幼年性乳腺癌”,是因1966年Mcdivitt和Stewart [1]报告了7例均为3~15岁儿童,以至在以后的几十年间被许多作者沿用。事实上“幼年”一词已不适用,此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更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故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癌命名为分泌型癌(青年癌)。顾绥岳 [2] 将分泌型癌分为幼年分泌型癌和脂质分泌型癌,笔者认为不妥,因为二者从发病年龄、镜下特点、恶性程度、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别,故应分开讨论。

    分泌型癌组织学特点明显,诊断也较容易,需要鉴别的有:(1)分泌脂质性癌,虽胞浆空但PAS(-),细胞异型性明显,手术时几乎所有病人都已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2)粘液癌虽有粘液分泌,癌细胞多在粘液糊中漂浮;(3)印戒细胞癌,二者均可出现胞浆内空泡,PAS均(+),分泌型乳腺癌一般无典型印戒细胞或仅见少数,必要时做粘液卡红染色,前者(+)。另外,还应与妊娠期导管癌鉴别。

    分泌型癌预后极好,5年存活率100%。Mcdivitt和Stewart报道7例,均做局部切除,无1例转移。Anderson [3] 报告19例只有4例腋下淋巴结转移。张连郁 [4] 报告11例,1例腋下淋巴结转移,2例血行转移。本组9例,局部切除4例,单乳切除4例,根治1例,无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随访6个月~13年,除1例失访外,其余8例均健在。本型癌局部切除即可,无需特殊治疗。

    参考文献

    1 McDivit RW.JAMA,1966,195:388.

    2 顾绥岳.实用外科病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55.

    3 Tavassoli FA.Cancer,1980,45:2404.

    4 张连郁.分泌型乳腺癌.肿瘤临床,1985,12(3):174-175.

    作者单位:061001河北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病理科

    (编辑 小 川), http://www.100md.com(李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