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394813
高海拔健康人胸片相关参数对判断肺动脉高压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6-0921-01

    长时间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健康人,由于高原低气压和低氧环境的影响,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原生理性肺动脉高压。测定肺动脉压最可靠的方法是直接用右心导管,但此项检查尚未普及,且为创伤性。为选择一种简便、实用,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以推断是否有肺动脉高压。2000~2002年我们在常规胸片测量了96例生活在西藏高原健康人的右下肺动脉横径等有关参数,以探讨根据常规胸片认识肺动脉高压的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96例均经询问病史、体检、常规导联心电图及部分病例进行肺功能检查,已除外胸廓畸形及心肺疾病,并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男62例,女34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按居住高原年限的长短分为2组,30年以 上66例,男40例,女26例。居住不满30年30例,男19例,女11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使用14cm×17cm的X线胸片,距离200cm,摄最大吸气末时前后位胸片。由专人测出以下参数:右下肺动脉横径,肺动脉长度,肺动脉膨隆度,心胸比例、心脏纵径、横径和斜径。

    2 结果

    从表1中可看出,30年以上组右下肺动脉横径平均为1.58cm,较30年以下组1.36cm增宽0.22cm。心胸比例均数30年以上组与30年以下组两组相差0.04。肺动脉长度均数30年以上组为5.04cm,30年以下组为4.9cm,两组相差0.14cm。心脏宽径、纵径和斜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96例高原健康人常规胸片有关测量参数(略)

    3 讨论

    近年来,在高原缺氧环境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持续存在得到了广泛重视。山南地区海拔3500m,氧分压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由于长期低气压,低氧环境影响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这些人平时健康,能完成各种重体力劳动,无任何临床症状,属健康人,其肺动脉高压称为生理高压性肺动脉高压。他们能适应低氧、低气压环境的生理性改变,但这种生理性肺动脉高压的持续存在必然对右心室产生一系列影响。
, 百拇医药
    根据国内报道 [1] ,对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健康人,用微导管进行肺动脉压直接测量,结果53%肺动脉压均高于2.6kPa,平均2.98kPa。所以得出结论:认为生活在高原的健康人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轻度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相应增大,且为创伤性。国外报道:用普通胸片测量右肺下动脉横径,心胸比例及肺门胸径指数等指标,对判断肺动脉高压存在与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若结合心电图检查,可作为高原生理性肺动脉压升高的旁证。从本组资料测得的与肺动脉压有关的几个参数分析,右肺下动脉横径、心胸比例、肺动脉长度,世居高原30年以上与不满30年者,均以此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生活在高原时间越久,发生生理性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越大,这与国内一些报道相符 [2] 。本组资料表明,用普通胸片不仅对识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有价值,而且对判断健康人生理性肺动脉高压的存在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且无创伤性,适合一般医疗单位,但不能精确判定肺动脉高压。所以我们认为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呼吸功能以及血液化验与临床检查,从常规胸片中识别高原健康人生理性肺动脉高压症价值更大。

    参考文献

    1 崔志谭,严加和.X线诊断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04.

    2 梁登富.医学论文汇编.西藏军区后勤部卫生处,2002,45.

    作者单位:1 856100西藏山南解放军第41医院

    2 850000西藏军区门诊部

    (编辑 张璇), 百拇医药(潘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