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3期
编号:1040019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3-2030-0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是一种骨髓中早幼粒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病程经过比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更凶险,易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率占急性白血病的7.6%~11%,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19.3%~27.6% [1] 。正确的分型有助于(M3)的治疗和疗效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5例均为1999~2002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13~57岁,平均35岁。

    1.2 细胞形态学及化学染色检查 骨髓涂片及末梢血涂片做常规瑞氏染色,进行细胞形态学分类。根据胞浆中嗜天青颗粒的粗细不等分为粗颗粒型(M3a)和细颗粒型(M3b)两种亚型。细胞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酶(POX)染色、萘酚AS-D醋酸酯酶(NAS-DAE)染色及加氟化钠抑制试验。

    2 结果

    1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中均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53.5%~92.5%,原始粒细胞比例仅占0.5%~2.5%。M3a型12例(80%),本型是M3的典型形态,这类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胞浆中嗜天青颗粒粗大、深染,有些甚至密集融合,胞核常被颗粒遮盖而轮廓不清,可见蓝色外浆呈伪足状突出。M3b型3例(20%),本型是M3的不典型形态,其胞浆中有密集细小或稀疏少量的嗜苯胺蓝颗粒,核染色质细致,核呈肾形,分叶状,有凹陷,折叠,形态上易与单核细胞相混淆。核仁2~5个隐约可见。本组M3中87%的病例细胞可见Aure小体,两型无明显差异。骨髓增生程度高低不等,8例增生极度活跃,4例增生明显活跃,3例增生尚活跃。其中13例红系、巨系增生均受抑制。2例红系增生尚活跃,并且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形态大致正常,巨系增生受抑制。15例M3骨髓中血小板均少见。

    3 讨论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为未分化型(M1)、部分分化型 (M2)和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及粒—单细胞性白血病(M4)。正确的分型有助于临床的治疗和疗效的观察。血液及骨髓的细胞学分类有确定诊断的价值,出现异常早幼粒细胞是诊断M3的依据[1] 。我们在没有免疫分型的条件下,只能进行细胞形态学分类和组织化学染色的鉴别诊断。由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和骨髓象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多数细胞的胞浆内含有大量的具有特征性的嗜苯胺蓝颗粒,POX染色呈现强阳性反应,故诊断并不困难。但M3b有时易与单核细胞白血病相混淆,本组6例M3b应用NAS-DAE染色呈强阳性反应,但不能被氟化钠所抑制,从而加以鉴别 [2] 。另外,大多数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仅有少数增生活跃或增生低下。红系、巨系增生受抑制。本文报告的15例中,有3例骨髓增生尚活跃,2例红系增生尚活跃,这些情况比较少见,需在以后的骨髓象分析中予以注意。

    参考文献

    1 王振法.血液病诊断及图谱.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45-146.

    2 熊树民,范立权,张敏.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6,11(1):1-2.

    作者单位:101700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201700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血站

    (编辑小 川), http://www.100md.com(曹青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