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12813
整肃药品市场 减缓滥用之痛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56期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自今年7月1日开始,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生素药品,在我国范围内所有的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

    显然,在更深层次的医疗体制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一场针对全民安全用药、遏制抗生素泛滥的整肃大幕即将拉开。

    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了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全国各地滥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机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滥用抗生素使我们为战胜疾病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

    抗生素何以滥用到如此地步?根本原因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从医院、医生,到医药销售企业、医药生产企业,抗生素滥用现象的背后其实掩藏着一条巨大的利益链。
, 百拇医药
    2002年,我国医院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以26.5%的市场份额高居医院用药大类中的榜首。这大概首先应“归功于”手握处方大权的医生们。以输液为例,圈内便有一不成文的行规:住院病人“每人1瓶”,急诊病人“先来1瓶再说”。其随意程度,令人咋舌。很多医生即使对于感冒等普通疾病也要开上一大堆抗生素,这种做法无异于“大炮打蚊子”。更有一些医生“偏爱”某种抗生素,1个月开出的处方就在1万片以上。在很多时候,同样是抗生素,医生会给病人开价格昂贵的那种,如青霉素和“赛福松”(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单价就相差了十几倍或数十倍,医生在给患者开处方时一般会首选“赛福松”,因为价格越高,“可操作”的空间越大。许多医生在给病人治疗时还把抗生素当成“安慰药”、“保险药”,这样一来,抗生素在临床上其实就成了“万能药”。江苏省药学会的统计资料显示,许多医院药品的利润占到总利润的50%以上,这其中省内三级大医院每年消耗的抗生素金额占所有药品金额的40%~50%,二级和基层医院所占比例更高,达到了60%~80%。

    尽管限售令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堵住抗生素零售这一渠道,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于医院医生开处方,依旧是无可奈何。相反,由于要凭处方才能到药店买抗生素,这无疑令医生手中的权力又大了不少。对此有人就提出,如果管不了医生手中的笔,任由他们从经济利益出发开“大处方”,零售药店再规范,也扭转不了滥用抗生素的局面。
, 百拇医药
    另据业内人士披露,抗生素虽然大多售价较高,但成本十分低廉,单价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药品成本往往只有几块钱。从2003年6月中旬开始,青霉素原料药的价格就已经开始回落,从上半年每十亿单位90元人民币以上跌到年底的60元左右。而国际抗生素原料药市场价格近年来也在不断下降,欧洲的一家医药咨询公司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在他们抽样调查的100种发酵抗生素与合成抗生素中,除5个品种(柔红霉素、阿雷素、甲烯土霉素、制霉菌素与泰洛星)之外,其余95种抗生素产品市场价格均比1995年时下降了2/3到4/5。

    低廉的成本和高额的回报,令药厂一拥而上,纷纷投产抗生素。据了解,我国目前的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绝大部分都生产抗生素,如生产“阿莫西林”的企业超过100家,生产“先锋”的企业超过200家,这就直接导致药品流通渠道混乱,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整肃抗生素市场,对不少以抗生素为主导产品的制药企业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作为不少厂家的当家品类,抗生素承载了厂商太多的盈利渴望。共同的利益,使医院和制药厂商联手,把抗生素药品当作获利法宝。试想,要在这一纽带关系下,制止抗生素的滥用将面临多少阻力?

    有识之士惊呼:如果人们不能早日走出抗生素的“利益”漩涡,后果将不堪设想!, http://www.100md.com( 金陵 杨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