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保健版 > 休闲生活 > 音乐与健康
编号:10743667
音乐疗疾 方兴未艾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29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8.29
     音乐疗疾 方兴未艾

    我国清代著名医学家吴尚先曾指出:“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这说的是以音乐调节人的精神状态,有益于生理疾患的痊愈。实际上,吴尚先的理论并非首创,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乐记》中就提到音乐可以涵养德性。《内经》认为,“五音”(即宫、商、角、徽、羽)分别通人体五脏,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情绪。

    音乐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人体是由许多有规律的振动系统构成的。人的脑电波运动、心脏的搏动、肺脏的舒缩、肠胃的蠕动以及自律性的神经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节奏下运行的。当一定频率的音乐节奏与人体内部各器官的振动节奏吻合时,能使身体内部相应器官发生共振,产生心理快感。现代社会中,音乐疗疾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如英国剑桥大学口腔科已利用音乐疗法代替麻醉施行拔牙术;日本已把催眠曲的录音带装入枕套中治疗失眠症。此外,一些国家还专门成立了音乐疗法研究会,探讨音乐疗法的规律和经验。本世纪80年代,我国音乐治疗事业也迅速发展起来。1984年,长沙马王堆疗养院设立了音乐治疗室,此后,我国有200多家医院开设了音乐治疗机。1989年,中国音乐学院更把音乐治疗作为一门专项学科,开始有计划地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员。1989年10月,中国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

    现代生活是以高节奏、高频率和高效率为其特征的,这种特征的显著标志就是“紧张”。而长期紧张的生活往往会使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久而久之,即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有关专家认为,紧张而又繁忙的现代人,如能经常选择一些喜欢听的乐曲播放,则不仅可以疗疾,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躯体的应激状态,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而避免由于心理因素所导致的一些疾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保健音乐的声音一般不宜超过60分贝。(张洪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