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19718
新世纪医生什么样?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27日 《健康时报》 2003.11.27
     21世纪的高等医学教育面临怎样的挑战?新世纪的医生朝哪种方向发展?在日前举行的2003全球医学教育高峰论坛上,来自哈佛、耶鲁、伯明翰等国外大学医学院和我国协和医科大学、北大、复旦等大学医学院的院长、专家们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医学教育改革的战略框架。

    新世纪医生:不但要看病,还要研究人

    社会在发展,人们对于医生的要求也在演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沈晓明指出,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医生工作和研究的对象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以前各类疾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而现在出现艾滋病、肿瘤这类新疾病,而且肿瘤也多种多样,这就对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要求。

    同时,社会对医生的要求也在提高,以前老百姓只期待医生“把病治好”,至于看一次病要花多少时间、要费多少精力,不太在意。现在,老百姓对医院和医生的服务态度、水平、技术都很较真儿。21世纪的医学模式由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多方面构成,医生不但要关注人们的躯体健康,还要关注心理健康。

    医院建设、医学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不少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医院科室设置和医学院校的教学内容没有跟上医学发展的需要。比如,医院里的小儿科,设有上呼吸道感染、肺、胃、尿路等科室,看似齐全,但是专门治疗儿童发育、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科室却没有,或是没有很强的医疗力量,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当今社会非常需要的。新出现的疾病,如艾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杀手”,但教科书上却没有。

    医学教育方法也需要改革。以前,医院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患者躺在床上,一位老医生带了一帮实习生进行教学实践。现在,这样的情景很难看到。患者讲求隐私,不太愿意成为医学生实习的对象。

    国际标准不妨借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几年前首次制定了本科生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提出“要培养医学生的决策技能、批评精神、交际能力和医学伦理等全面素质。”

    目前,美国50%以上医学院已增设了肿瘤、心理、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医学人文等课程,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夯实基础,一些国外医学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与病人、陪护人员等的交流技巧,注重提高医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把医学生向通才方向引领。

    国外医学院创造的标准病人教学模式也可以仿效。所谓标准病人,就好比艺术院校里的人体模特,他们是从患者中招募而来的志愿者。比如,一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每年定期到医学院为医学教育服务,医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听听患者的心脏杂音,为他做检查、诊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摘自11月15日《解放日报》徐敏/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