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编号:10536317
应加强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的培训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01期
     中国乡村医生的形成与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因当时农村缺医少药,为了满足卫生防疫工作的需要,由村里选送一名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年,到县医疗卫生防治机构培训一个月左右,学会常用预防接种、卫生防疫和小伤小病的处理技能,为本村不脱产的卫生保健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医疗队下乡,举办“赤脚医生”培训,亦从村中选拔一名回乡知识青年或原卫生保健员,脱产培训3个月,成为既会做预防,又能诊疗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不脱离农业生产的“赤脚医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加强管理,市、县卫生行政管理机关会同医学教育部门,组织对“赤脚医生”按中等医学教育课程教学要求进行复训、考核,合格者定名为“乡村医生”,并发给其证书,准其在本村卫生室开展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工作。以后,并不断按需培养补充。2003年国务院公布《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对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执业规则、培训与考核均作出了具体规定,加强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管理。

    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亦离不开中医药。因此,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培训“赤脚医生”时,亦将常用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列为重要教学内容。如讲授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生理功能;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病因病理;四诊八纲诊断、辨证论治法则等基本知识。教学掌握150多种常用中草药、60多种中成药、70个穴位,掌握针灸、推拿等基本操作技能。在当时农村防病治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如应用乌梅丸内服,针刺胆囊穴治疗胆道蛔虫症,西河柳、浮萍防治麻疹,针剌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处理药物治疗血吸虫病过程出现胃肠道等副反应,复方炉甘石散防治农业职业病稻田皮炎,针灸、推拿、拔火罐治疗因农业生产劳动过程持久弯腰插秧割稻等劳损后,引起多发的颈肩腰腿痛等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均有一定效果。乡村医生应用中医药服务,为农村实现“1990~2000年初保阶段性目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百拇医药
    2002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七部委印发《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

    (2001~2010年)》中指出“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规范中医药服务,发挥中医药的特点与优势,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解决农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问题。”在《关于农村卫生机构改革与管理的意见》又指出“加强村卫生机构建设。村卫生室承担规定的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残疾人康复等工作,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鼓励应用中医药(民族医药)诊疗技术为农村居民服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对农村卫生室的功能和乡村医生职责、服务方式、方法、服务内容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室主体,保障村民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中医药服务技能,是乡村医生重要服务方法。所以,必须对乡村医生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鉴于目前乡村医生特征和中医药水平现状,对照新时期农村(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需求,根据教学规律,对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时,应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要切合实际应用,“因材施教”培养“实用型”人才。建议可以参照农村医疗机构同职级在职(西)医师的继续(中)医学教育“全科医师”培训中医药内容和方法。注意掌握以下内容:
, http://www.100md.com
    一、医药基础知识。1.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中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基本概念;2.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因素、痰饮、损伤、瘀血等环境,生物,社会,心理致病因素概念,以及与“正气”(人体生理机能,抗病康复能力)之间关系,“阴”(物质基础)“阳”(生理功能)平衡(新陈代谢)、失调等中医病理学常识;3.四诊八纲辨证,中医对疾病诊断的定位、定性、定量基本方法;4.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三级预防”基本法则;5.常用中草药150味左右,中成药80多种;6.常用经络穴位七十个左右。

    二、基本技能。1.简易针灸疗法;2.常用推拿手法;3.拔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等外治技术的操作方法。

    三、综合运用上述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开展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及传染病等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服务技能。, http://www.100md.com(顾继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