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18304
祖国医药学的科学发展与医院发展战略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46期
     郑栩建 美国国际商务咨询公司总裁、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我本人长期以来从事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的研究,并没有接受过中医的教育。但是,近几年由于在许多院校为医药行业界的高级管理者进行MBA及EMBA的教育,有机会接触了医院,并为一些医院(特别是一些民营医院)的发展提出一些战略发展性的意见。当然在接触医院的同时又了解了一些中西医方面的知识,由此,对中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我更多地了解医院并研究中医知识时,我发现祖国医药学的发展速度远落后于其他科学技术行业的发展速度,更落后于西医药学的发展速度。这是为什么?是我们传统文化没有优势吗?是中医药学没有科学性吗?都不是。事实上,今天已经有许多专家就中医药学的科学性进行了研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没有能力就中医药学的科学性给予解释,然而,我想就中医药学的发展提出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并结合中医药学的发展思路联系医院的战略发展方向。我的认识很不成熟,还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中医学发展认识上的误区
, 百拇医药
    误区一,古朴的经验认识是不能否定的

    中医虽历数千年,典籍浩如烟海,研究者甚众,但良莠俱存,莫衷一是。特别是《黄帝内经》,因托名黄帝,乃为圣典,无人敢批,无人敢驳。《伤寒论》、《金匮》、《难经》等等都是经典之作,虽在一些认识上,曾有过学术争鸣,也只是公婆各有理,很难得出一个结论。没有确切的否认,当然不可能有理论创新。《内经》给人的印象似乎太完满了,即使后来的一些发展,也不能跳出它的理论框架,只能作些补充和完善而已,这样必然会成为桎梏。没有理论的创新,就没有行为的改变,更难有行业的进步。

    西医则不同,西医是在不断地修正自己而发展的。比如说西医外科,200年前的外科手术是暴露式的,有意让创面感染引起寒战发热。那时认为发热是术后恢复好的征象,这样当然术后死亡率很高。后来有人采用不同的方法,保护创面,控制感染,结果不死人了。这也就形成现在的手术方式了。西医有的认识甚至是否定之否定,才得到确认的。因为历史条件不同,科技发展和人们的认识总是不断前进,而且前进的动力也是不断自我否定的。比如《希氏内科学》已经是第十几个版本了,而且每个版本都作了很大的修改,这种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制确实比中医有很多优势。
, 百拇医药
    列举一社会科学的例子来说明否定或修订过去或错误或不妥的认识,创新并发展原有或不完善或不全面的理论认识是有助于企业、行业及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几代领导人的领导下不仅继承和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认识与实践应用过程中不断在否定和修订自己的错误。正因如此,中国社会才有如今辉煌的发展。

    误区二,医生个人行医用药是医生本人的特色

    中医的方法是“整体观”,它把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不把系统进一步分解成各种简单的组合,它研究系统的整体状态以及动态变化。其优点是可以完整全面地认识复杂系统,缺点是不易借助工具(或者说整体性的科技工具尚待发明),比较依赖个人的知识、经验和直觉。当然,遗憾的是所有这些都只是停留在中医个体的认知、感悟和经验上,没有上升到一个规范,也没有一个理化指标或通行的标准作支撑,没有被广大的中医所推行而受到局限。因此,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行为表现得较为突出,而中医药整体行业的发展受诸多个体不同行为与认识的影响而得不到系统有效发展。说得严重一些,保守及封闭的个体行为甚至阻碍了中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
, http://www.100md.com
    众所周知,虽然西医的学术内涵是分割的,对人体各系统的认识基本上是孤立的。比如,泌尿系统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等等,它们之间似乎这毫无生理意义上的关联。但西医受自然和客观物质的影响,也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了整体观方法的。如神经-体液学说,就是调节全身生理功能的,除此之外,西医分工高度细化,而知识的归纳又极为协调和一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其协调一致性甚至严格达到了缺一不可的地步。比如医生与护士的协作、临床与实验室的关系、内科与外科相互依存等等。所有这些无不都体现了整体观的内涵。也正因为如此,西医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巨大优势,为西医整体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误区三,中医与西医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认识体系

    中、西医确切的起源无从考起,但二者的理论的思想基础,却都是受古代东西方文明之发祥,不同哲学思想所影响。事实上我国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基于直觉的认知法,但它并不是单纯的直觉认知,其中也有形式逻辑,也有推理,但一直没有发展成主流。传统文化中占主流的方法一直是直觉认知,因为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想从整体上来认识复杂事物,没有把复杂事物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比如中国人最强调天人合一,特别是中医便突出反映在“天人合一”(整体观)朴素思维上,这时,在诊治疾病上,中医注重功能性病变(内因:脏、腑、气、血、精、液、神七性因素)和环境致病(外因:风、寒、暑、湿、燥、火),也有原始的形态解剖认识,但没有发展到生理病理解剖。以临床为基础的功能病理臻于成熟,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也正因为如此,中医为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卓越的贡献。
, 百拇医药
    西医作为自然科学一部分,其认知也同样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应用了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与逻辑推理的认知方法。因为要做实验、做推理,所以就要把复杂事物分解成为简单的基本单元,找出这些基本单元的规律,再用逻辑通过这些基本单元推出整个复杂系统的规律。这就是西方的实验加推理方法。它的特性是还原论,还原论就是把基本事物简化为其基本单元。这个方法在过去的几百年很有效,是因为过去的几百年人类的科学发展基本上都是简单事物,没有研究复杂事物。

    这种直觉认知法的整体观念(天人合一)在很长时间内都在中国占主导思想,一旦使用了天人合一、整体观的思想认识事物就不能再用西方的实证主义、推理方法来认识事物了,只有通过经验和直觉的方法来认识世界。

    然而,中西医各自发展至今日,很明显,西医在由从简单认识到复杂认识过渡,也就是由还原认识到整体认识方向发展。如果西医能够将实证主义、推理方法的还原认识有机地与整体观念的思想认识结合起来的话,可以想象西医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 百拇医药
    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认识

    近代科技兴起之后,自然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得以应用。事实证明,应用科学技术越迅速、越全面的行业,发展得就越快。西医也很自然地进入西方科技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西医在近100年的历史中,不断采用适时的科学技术,如X线、核磁、生物电、超声波等等技术应用于西医的理论与临床,更使西医如虎添翼,其发展突飞猛进。抗生素的发现,为人类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做出卓越的贡献。特别是西医临床外科的发展,以其立杆见影、疗效显著而给了中医当头一棒似的莫大冲击。而此时的中医虽然在自己的学科体系中有所发展,如明清时期,温病学的建立,为防治传染病建功卓著,仍不能超出闭关自守的圈圈框框,没有及时学习,接纳和引进现代人类文明的科技手段,以至于保守自诩有余,而发展创新不足。导致中医药事业发展缓慢的原因除上述三个误区以外,核心问题是发展观的模糊。胡锦涛主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指出了认识方向。很明显中医药行业也应该以科学的观念认识和发展中医药。当然这种科学发展观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简单的方法性学习,更不是将科学仪器简单的引进。重要的是如何将科学的认识、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技术、科学的仪器及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与中医药的特点有机结合,让科学技术为中医药服务。
, http://www.100md.com
    人们常说“传统的就是世界的”,中医作为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应该是属于整个世界的。然而所谓“属于世界的”就是应该得到整个世界的认可,而得到世界认可必须在相对相同的的基础认知上,这基础认知重要的表现就是以科学的发展观去认识事物、去发展事物。认识的标准就是评价其科学性,并能清楚解释其科学道理。

    我以为科学的统计方法、科学的分析方法、科学的教育方法、科学的量化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目前中医药行业可以做到的。

    三、祖国医药学的科学发展与医院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目前大多数中医院都十分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为了赢得更多的患者,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不惜大量投入,搞基础建设,引进仪器设备,招募西医专家,大搞广告宣传等等。把医院尽可能地搞得大而全、小而全,在中医院里开设更多有利可图的西医门诊。即便这样,这些中医院也未能在医药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而且仍然在为医院的发展冥思苦想,为医院的生存发展绞尽脑汁。那么问题出在那里了呢?问题就是他们忽略了自身的弱势与强势,因此而遇到了更多的威胁,丧失更多的机会。这弱势就是:1.学术地位低下。2.社会关系简单。很多医院忽略了医药学术地位的高低与医院发展战略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特色医院、专长医院。首先是他们在特色方面有着较高的学术地位,而这样的学术地位具有相对的垄断性,这正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所以忽略了学术研究的特点,便会失去竞争优势,战略发展也会变得十分被动。

    医院战略发展必须要进行有效地分析:

    医院发展战略虽是一较为复杂的系统研究过程,而且发展战略是否得以实施还受政治、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但提高学术地位,开辟学术特色将会有利于医院发展战略的定位。所有学术特色的建立,学术地位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

    综上所述,祖国医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中医药的学术发展对医院发展战略的定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