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951693
药材种苗市场有新变化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04期
     2004~2005年是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度下滑的一年,也是药材种子、苗木(以下简称种苗)市场跌入谷底的一年。2006年我国药材种苗市场将走向何方?是继续低迷,还是全面复苏?这是广大药农和药商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2006年将是我国药材种苗市场跃出谷底、全面复苏、产销两旺的一年。

    2006年的药材种苗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将突出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热起来

    药材种苗市场在沉寂了两年之后,在2005年底和2006年初悄然发生了变化。先是从东北、华北、西北开始,打破沉寂局面,有动销迹象,之后逐渐热起来,进入2006年,销售热继续升温。药材种苗市场的销售热浪,逐渐波及到西南、华中、华东、华南等省区。在全国各地的药材种苗市场上,关注种苗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的药农和经销商多了起来;一些资金雄厚的庄家大户开始大量囤积畅销价升和紧缺的种苗;一些早已停业、废业的种苗经营专业户又重操旧业,投入资金,扩大经营规模;许多省市县的农业科技部门、药材信息部门和种苗公司联合举办技术学习班,请专家和专业人员讲授药材种植技术,已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来学习的农民比往年增多。进入2006年后,从北方到南方,通过铁路、公路、邮政、物流等运输部们交付的药材种苗数量增加,增幅在50%左右。以上种种迹象表明,2006年新一轮药材种苗销售热拉开了帷幕,随之而来的便是2006年新一轮药材种植热。
, http://www.100md.com
    动销早

    往年,在全国各地的药材种苗销售市场上,一般在春耕前的一个多月才开始动销,这次则不同,早在2005年秋季之后,三北地区的药材种苗市场就开始动销了。动销初期入市人员不多,销售量平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入市人员与采购量与日俱增,进入2006年后各地市场药材苗木购销呈现火爆场面,高潮迭起,热浪此起彼伏。

    销量多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药材种苗市场销售量也大于前两年。据对三北地区的几处药材种苗市场的走势调查,销售量、销售额分别较前两年增长35%和43%,为历年所少见。其中,2004~2005年连续2年货源短缺、价格上扬的药材品种的种苗销量居其他类品种之首,如甘草、黄芩、黄芪、远志、山药、白术、板蓝根、龙胆草、北五味子、王不留行等。由于大货走动加快,批量成交增多,零星交易频繁,加之库存空虚,导致不少品种脱销断档。
, 百拇医药
    价格涨

    “物以稀为贵”,这是市场经济的一条永恒的定律。在各地药材种苗市场上,一些品种热销,价格不断上涨。在全国各地药材种苗市场上,价格普遍上涨是大趋势,其中50个重点种苗的平均价格已经上涨30%以上,部分品种涨幅已经高达1~5倍,甚至超出该药材市场售价的5~10倍。如北五味子由去年的50元(公斤价,下同)上涨至95~100元,刺五加由0.6元上涨至1元。

    2005年底至2006年,我国各地区的药材种苗市场缘何跃出低谷、销售趋热、价格攀升?据笔者调查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价格拉动。2004年我国中药材市场疲软,销售不畅,价格下降,很多药材产区的药农弃药种粮。2005年药材市场开始复苏,300多种常用中药材的价格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一些品种涨幅高达1~3倍,亩效益是普通粮食作物的3~5倍。在药材价格大幅上涨的拉动下,一些农民决定在2006年增加药材种植面积,从而激活药材苗木市场的复苏。
, 百拇医药
    二是结构调整。自2004年起国家鼓励农民种粮,免收各种赋税,并给予补贴,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全国药材种植面积缩减约50%以上。2005年由于粮食及油料作物丰产增收,一些农产品供大于求,粮食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价格开始下滑,农民通过成本核算后得出的结论是:种药材比种粮食收入多,于是2006年各地农村种植结构悄然发生变化。据三北地区农村经济调查队的一项农村种植结构意向抽样调查显示,有约25%的农民要扩大药材种植面积,有20%的农民要弃粮种药材。药材种植面积的增加,势必拉动药材种苗需用量的大幅增长,导致种苗价格上涨。

    三是政府支持。各地政府为鼓励农民种药材多增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并在政策、资金、科技、销售和信息等许多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并协助药农与有关药厂、药企、药市和药商以及外贸部门签订农业订单,让药农吃定心丸,无后顾之忧。

    面对2006年各地出现的药材种苗销售热和扩大药材种植面积这一市场新变化,业内人士喜忧参半。农民扩大药材种植面积,提高药材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收入,应该予以支持和鼓励。但也必须看到,生产经营药材同其他商品一样,同样蕴藏市场风险。因此,药农应该吸取种药材盲目发展、一哄而上、价低烂市、甚至倾家荡产的惨痛教训。在新一轮药材种植热到来之时,药农应该多一份理智,少一份盲从,在搞好市场调查,看准市场,看准行情,签订真实可靠的农业订单之后,再谋划种植,以防重蹈药贱伤农的覆辙。, 百拇医药(丁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