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合理用药
编号:10963255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使用原则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24期
临床使用,,耐药;临床使用;合理用药,1适应证,2注意事项,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进行说明。结果和结论 合理用药是解决细菌耐药的关键。

    【关键词】 耐药;临床使用;合理用药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真菌、放射菌或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或杀灭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其效价和使用期限。对自然环境依据各药物的理化性质有特殊限定[1]。药物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微生物对微生物药物的相对抗性。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头孢抗生素的普遍使用,缺乏合理治疗而滥用,出现对第三代头孢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导致细菌耐药的机制可能为产生β-内酰胺酶;膜的通透性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靶位的改变,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产生β-内酰胺酶[2]。这种酶使β-内酰胺抗生素未发挥抗菌作用之前就钝化失去活性,因又具有多重耐药性,已成临床治疗中的难题,极大的威胁临床使用。为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用。目前临床主要使用的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洛西林-舒巴坦[3]。这些药物适应因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细菌感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