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6年第17期
编号:11292946
AFP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6年第17期
     甲胎球蛋白,由前苏联学者发现于1963年,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它是胚胎的重要血清成分,由卵黄囊和肝细胞合成。Ta-tarinov于1964年证实肝癌患者血清中存在着AFP,临床上放免定量测定AFP,使肝癌的诊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我院发现1例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的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汉族,已婚,2004年3月到我院做健康体格检查,其中一项为AFP的测定,结果为600ng/ml,此外无任何症状,肝功能检查正常,因该患者AFP超过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阈值,当时拟诊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为进一步确诊,建议去上级医院做CT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肝、胆、脾、胰、肾各脏器B超检查均属正常,根据上述检查,否定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患者于2005年5月,突然上腹剧痛,大汗淋漓,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6℃,脉搏128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2/8kPa,抬入病房,急性面容,腹部隆起,腹肌稍紧张,压痛,反跳痛(+),以上腹部为剧、下腹部不明显,叩诊,腹部移动性浊音(++),腹部穿刺抽出不凝血液。剖腹探查,左肝前下方有一5cm×6cm×2cm、质菜花状肿块。肿块上有2cm×0.5cm裂口,有活动性出血。病理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高分化型)。

     2 讨论

    AFP测定是目前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最有效的检测指标,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孔祥泉等专家对168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的敏感性最高(94.6%),B超次之(89.3%),AFP较低(73.8%),但对于小肝癌来说,AFP最敏感,B超及CT次之。本文病例说明,以无任何症状、体征为数据,仅AFP升高,要进行严格的动态观察,不可掉以轻心,使患者失去早诊断、早手术治疗机会。

    作者单位: 841000 新疆库尔勒,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海 涛), 百拇医药(江萍,热洋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