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59843
冬至食俗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1日 《健康时报》 2006.12.21
     冬至时间:公历12月22日,农历十一初三。

    冬至是严冬季节,人们以食取暖,以食治病,经过数千年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节令美食传统,诸如馄饨、饺子、汤圆等是冬至节令食品。有关冬至饮食,还有很多民间传说。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祈求平息战乱,安享太平。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后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在南宋时,临安人也在冬至吃馄饨,包含着对异族的憎恨和对太平的向往。

    河南人在冬至有吃饺子的风俗,称为吃“捏冻耳朵”。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告老还乡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的乡亲受冻饿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吃。乡亲们服食后,冻烂的耳朵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这种“捏冻耳朵”吃,说是吃了饺子不冻人。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用糯米粉制成,内包用赤豆制成的豆沙,加上芝麻荤油等,这种圆形的甜品,也许原来也有与赤豆粥相同的起源,但后来逐渐引申到“团圆”、“圆满”,合家同吃表达人们对家庭幸福的祝愿。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可见冬至吃汤圆的风气之盛。

    (叶公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