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肾病信息 > 基础常识
编号:11323392
叶景华治慢性肾病医案赏析(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58期
     叶景华主任医师是上海市名中医,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行医50余载,精于医理,勤于临床,擅长治疗肾病,造诣颇深,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余有幸拜师侍诊,今整理老师治疗肾病医案四则,以飨读者。

    病案1:马某,女,24岁,上海市人。初诊日期:2005年6月23日。

    患者二个月前不慎外感而咳嗽,咽痛,自服银翘片后好转。—个月前,发现下肢浮肿,未加以特殊处理。病情加剧,尿常规:蛋白++。今来门诊,浮肿以下肢为显,肾功能正常。舌质红,苔薄腻,脉细濡。西医诊断:慢性肾炎。中医诊断:水肿(脾肾二虚)。

    治则:健脾补肾,清热解毒化瘀。

    方药:黄芪30g,白术10g,细柴胡10g,茯苓15g,甘草4g,鹿含草30g,桑寄生30g,陈皮10g,蛇舌草30g,扦扦活30g,白茅根30g。七剂。
, http://www.100md.com
    二诊:药后下肢浮肿渐退,小便仍不多,纳可,舌质红、苔薄腻,脉细濡。治则健脾补肾,清热解毒化瘀。原方加石韦30g,芡实30g,僵蚕10g,七剂。

    三诊:药后尿蛋白消失,下肢肿退,纳可,大便1~2次。舌质红、苔薄腻,脉细濡。治再前方加减。

    黄芪30g,白术10g,细柴胡10g,茯苓15g,石韦30g,芡实20g,蛇舌草30g,甘草4g,僵蚕10g,鹿含草30g,桑寄生30g,枳实10g,白茅根30g。七剂。

    四诊:检查血脂正常,血压正常。在治疗中,病人纳食一度不香。前方去蛇舌草、僵蚕,加银花30g,谷麦芽15g,鸡金10g,以助胃运。有腰酸症状加杜仲10g,山萸肉10g,以补肾气。治三月,水肿退,尿蛋白消失,肾功能正常。

    按

    慢性肾炎主要由于感受风邪和湿邪所致,而风邪在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人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如《素问评热论》中有“肾风”之名,其症“面胕庞然”。高世栻谓“病生在肾,水因风动,故名肾风。”由于历史条件限制,蛋白尿在中医历代著作中未提到,但根据临床表现和水肿发病的机理联系起来看,此病人初期责之于外感风邪,后又主要与脾肾病变有关。脾不运化水湿,肾不能主水,以致水湿泛滥而水肿;另脾气虚陷,肾虚不能固摄而精微下泄,致蛋白尿。健脾补肾用黄芪、白术、鹿含草、桑寄生;活血祛风、清化湿热用蛇舌草、扦扦活、白茅根、僵蚕。临症随变,但大法不变,效如桴鼓。
, 百拇医药
    病案2:宋小彪,男,30,已婚,海门市人。初诊日期:2005年10月19日。

    发现高血压6年,因婚检时发现尿蛋白+++,有时感腰酸、乏力,二下肢不浮肿,时有口干,纳食尚可,大便正常,苔薄腻质稍胖,脉弦数。曾检查肾功能正常,B超示二肾正常,血压150/100mmHg,尿常规:尿蛋白++,尿24小时蛋白定量:2367mg,尿酸536umol/l,尿素氮4.3mmol/l,肌酐67umol/l。西医诊断:慢性肾炎、高血压。中医诊断:腰痛(肾虚精亏、湿浊内阻)。治拟补肾清利,益气化瘀。

    方药:黄芪30g,金雀根30g,茯苓15g,荠菜花30g,桑寄生30g,黄柏12g,川萆薢30g,石韦30g,鬼箭羽20g,土茯苓30g,甘草4g,二十八剂。

    雷公籐多甙片每次20mg,每日三次;依那普利每次10mg,每日一次。

    二诊:2005年11月23日,测血压155/80mmHg,有头痛且昏,无浮肿,纳可,尿蛋白+++,红细胞++。苔薄微黄,脉弦数。肝阳上亢、湿热瘀阻。治则平肝清热化瘀。
, 百拇医药
    方药:甘菊花10g,白蒺藜15g,夏枯草10g,莪术10g,石韦30g,嫩钩藤30g,黄柏10g,土茯苓30g,川萆薢30g,鬼箭羽30g,金雀根30g,小蓟草30g,川芎6g,旱莲草30g,白茅根30g,四十二剂。

    三诊:2006年1月26日,自觉情况好转,在服本方第二个14剂时加用芡实30g,天麻6g。第三个14剂时加仙鹤草30g,去天麻。复查血肌酐64umol/l,尿素氮4.34.3mmol/l,血小板8.7,24小时尿尿蛋白阴性,血压120/90mmHg。治宗拟前方加味:

    石韦30g,鬼箭羽30g,莪术10g,黄柏10g,土茯苓30g,金雀根30g,旱莲草30g,白茅根30g,鹿含草30g,陈皮10g,川萆薢30g,玉米须30g,二十八剂。后十四剂中加桑寄生30g,景天三七30g。

    四诊:2006年3月8日,血压稳定,尿蛋白+红血球5-10,24小时蛋白定量0.79g,症情稳定。再拟前方加减。
, 百拇医药
    方药:熟地20g,金雀根30g,石韦30g,土大黄20g,鬼箭羽30g,芡实30g,旱莲草30g,鹿含草30g,白蒺藜15g,川芎6g,甘草6g,川萆薢30g,土茯苓30g,玉米须30g,七十剂。十四剂服完后,原方加首乌15g。

    按 腰痛一证,早在《内经》就有论述,如《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了肾虚腰痛的特点。《证治汇补·腰痛》“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腰为肾府,肾主骨髓,肾精亏虚,骨髓不充,故腰酸软而腿膝无力。肾虚不固则水谷精微流失。证属肾虚肝阳上亢,治拟益肾平肝。益肾用熟地、鹿含草、桑寄生、芡实。平肝用甘菊花、白蒺藜、夏枯草、嫩钩藤。化瘀清利用莪术、旱莲草、白茅根、玉米须。

    病案3:王某,女,43,初诊日期:2004年9月16日。

    患者于1989年怀孕时出现全身浮肿,蛋白尿++~+++,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用激素、雷公藤多甙治疗,效果不佳。长期以中药治疗为主。近来患者有新感,咽痛、咳嗽三天。尿蛋白+++、血脂高,时有浮肿。测血压110/80mmHg。2004年4月12日查红细胞4.56/L,血色素13.7g,肌酐81.61μmol/L,尿素5.4mmol/L,尿酸466mmol/L,胆固醇9.7,甘油三酯2.7,肌酐清除率66.3%(46.2~72.0),脉细、舌质淡、苔薄腻。西医诊断:⑴上呼吸道感染⑵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1)感冒(风邪外感,湿瘀内阻)。⑵虚劳。治祛风解毒化湿为法。
, 百拇医药
    方药:大力子10g,射干10g,金银花30g,蛇舌草30g,甘草4g,制大黄10g,海藻15g,皂角刺30g,莪术15g,夏枯草10g,炙僵蚕15g,陈皮10g,猫爪草30g,灵芝30g,片姜黄10g,虎杖30g,石韦30g,黄芪30g。十四剂。

    二诊:药后患者上感已瘥,余症如前。脉细、舌质淡、苔薄腻。此时气血二虚、湿瘀内阻。治拟益肾补气养血,化湿祛瘀散结为法。

    方药:黄芪30g,生地黄20g,灵芝30g,僵蚕15g,乌梢蛇6g,甘草4g,虎杖30g,片姜黄10g,制首乌20g,猫爪草30g,夏枯草10g,莪白术各15g,海藻15g,皂角刺30g,陈皮10g,当归10g。

    患者前后在叶老处间断诊疗约十余年,2005年11月10日化验:红细胞4.13/L,血色素12.4g,肌酐93μmol/L,尿素6mmol/L,尿酸573,胆固醇7.61,甘油三脂2.32,肌酐清除率1.02(0.77~1.20)。根据化验,病人慢性肾炎十余年,肾功能保持正常,病情基本稳定。
, 百拇医药
    按

    叶老认为慢性肾炎病变过程中,变化多端,但本虚与邪实的一对矛盾始终贯穿在病变过程中,有时以邪实为主,有时以正虚为主,辨证须掌握病情标本,权衡轻重缓急,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治疗。“急则治其标”的标就是在病变进展中表现为邪实为主,临床上称之为“增恶因素”。表现类型大多有以外邪引发发热、咳嗽、咽痛、呼吸道病变为主症状。对于此病人在外感明显时施用祛风邪之法,药用大力子、射干、金银花等。缓则治其本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兼解毒化瘀泄浊利湿法。药用黄芪、生地黄、灵芝、僵蚕、乌梢蛇、虎杖、片姜黄、制首乌、猫爪草、夏枯、莪术、白术、海藻、皂角刺、陈皮、当归。病人慢性肾炎十余年,肾功能保持正常,病情基本稳定,与长期服中药有密切关系。

    病案4:朱某某,男,25,未婚。初诊日期:2005年7月13日。

    患者发现尿中有蛋白3月余,无面脸浮肿,末见二下肢浮肿,时有腰酸,咽部不适,纳可,便解日行一次,小便尚多。苔薄,舌边尖红,脉数滑。血压130/80mmHg。肾穿刺诊断: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伴IgA沉积。西医诊断:IgA肾病。中医诊断:腰痛(肝肾阴虚)。治拟补肾固摄、清热凉血。
, http://www.100md.com
    方药:鹿含草30g,蛇舌草30g,石韦30g,芡实30g,甘草4g,桑寄生30g,川牛膝10g,鬼箭羽30g,白茅根30g,金雀根30g,桔梗6g,陈皮10g,茯苓15g,小蓟30g,细柴胡10g。十四剂。后十四剂去石韦、芡实,加枳壳10g。并服雷公籐多甙片每次10mg,一日三次口服。

    二诊:2005年8月10日,药后尿蛋白(-),红血球3~5/高倍视镜。血压120/80mmHg。苔薄,舌边尖红,脉数滑。治拟补肾固摄、清热凉血。

    方药:鹿含草30g,蛇舌草30g,大力子10g,甘草4g,桑寄生30g,鬼箭羽30g,白茅根30g,茯苓15g,小蓟30g,蛇莓15g,十四剂。后十四剂加旱莲草30g,炒蒲黄10g(包),十四剂。

    三诊:2005年9月7日,尿中又见蛋白(+),红血球4~5/高倍视镜,咽红充血,近有遗精,纳可,大便一日二行,苔薄,舌边尖红,脉数滑。治拟补肾固摄、清热凉血。
, 百拇医药
    方药:蛇舌草30g,甘草4g,桑寄生30g,鬼箭羽30g,白茅根30g,茯苓15g,小蓟30g,蛇莓15g,早莲草30g,陈皮10g,石韦30g,芡实30g,炒蒲黄10g(包)。十四剂。再十四剂加黄柏10g,荠菜花30g,炒槐花15g。再后十四剂去黄柏加蒲公英30g。

    病人经一年有余治疗,蛋白尿消失,无血尿。此病人在劳累和感冒时有复发,嘱注意劳逸结合,预防感冒。

    按语 IgA肾病属祖国医学“腰痛”、“虚劳”、“尿血”等范畴。《诸病源候论》认为:“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此病人属肾亏不固则蛋白尿;肝肾阴精亏虚,阴虚内热,虚火灼伤脉络则尿血;肾虚精亏、腰失所养则腰酸;阴虚生内热故见舌尖红,脉数滑。故在治疗中用鹿含草、芡实、桑寄生补肾固摄蛋白,蛇舌草、蛇莓、蒲公英清热解毒,清除体内“内毒”,适用IgA型肾病蛋白尿。白茅根、早莲草、小蓟、炒蒲黄以养阴清热凉血,消除血尿。
, http://www.100md.com
    李可治产后阴黄重症心得

    王某某,女,23岁,灵石县人,1964年9月17日初诊。病人处于半昏睡状态,其夫代诉病史:产后未满

    3个月,患急性黄疸型肝炎61天。初病时发冷发热,因产后体虚服补中益气汤两剂,7天后发现眼睛发黄,腹胀呕吐,渐渐全身发黄,到32天,全身落黄末,衣被尽染。肝脾肿大。每日黎明必泻,泻后出汗、心悸,腿软不能走路。畏寒,脐周冷痛,腰脊困痛难忍,整日弯腰如虾。近1周来,过午即神糊思睡,小便浓绿色,大便灰白不臭。请医院内科诊查,认为已进入肝昏迷状态,建议去省抢救。因家贫,邀余诊治。

    见患者神糊耳聋,头面四肢胸背皆黄,黄色灰暗如烟熏。四肢枯细,眼眶深陷,神色憔悴,脐中筑筑跃动。脉微细急,132次/分,舌胖淡润,微喘。语声低微,神识似清似蒙。脉证合参,由产后将养失宜,始病风寒外束,失于疏解,误服补剂,致寒湿内郁发黄,迁延失治,致正气日衰,寒湿秽浊之邪,充斥三焦,蒙蔽神明,昏睡蜷卧,自利喘汗,脾肾将败,肢厥脉微,脉至七急八败,已是少阴亡阳内闭外脱危候,惟下三部之趺阳脉尚清晰可辨,胃气尚存,正在青年,虽见肝昏迷之前兆,一线生机未绝。拟回阳救脱,破浊醒神,以茵陈人参白通四逆汤、吴茱萸汤、三畏汤合方,加菖蒲、麝香之辟秽开闭为治:
, 百拇医药
    1.茵陈、附子各30g,干姜、吴茱萸、红参(另炖)、灵脂、油桂、赤石脂、公丁香、郁金、菖蒲、炙草各10g,麝香

    0.3g(分冲),鲜生姜5片,枣10枚,葱白3寸,煎浓汁,小量多次分服,先单服麝香0.3g。

    2.外用蜡纸筒灸黄法,以加强温肾回阳泄浊之力:以 6寸见方麻纸数张,蜂蜡1块,制钱1枚,湿面团1块。将蜂蜡置铁鏊上加热溶化,将麻纸浸润均匀,卷成直径与制钱相等之蜡纸筒,接头处用蜡汁封固。灸时,令病人仰卧,拭净肚脐,将制钱置于脐上,钱孔对准脐心。再将蜡纸筒扣于制钱上,蜡纸筒下端与脐相接处,用湿面围一圈,固定密封,勿令泄气,脐周用毛巾围好,保护皮肤。然后将上端点燃,待燃至离脐半寸,迅速将火吹灭,以免灼伤皮肤。取下蜡纸残端,另换1支,如法再灸。每灸毕1次,将脐中、制钱上、蜡纸残端内之黄色粉末(黄疸毒素)投入灶内烧化,以免传染。

    于当日午时施灸6次,共拔出黄色粉末3小酒盅。施灸过程,患者觉脐中有热流滚动,向四周放散。灸至第6支时,患者全身微微见汗,松快异常。约1小时许,施灸完毕,神识稍清。其缠绵数十日之绕脐绞痛,灸毕即愈。且腹中鸣响不停,矢气频转,呕逆大减,自患病以来第1次感到饥饿。全家欢喜雀跃,其母做细面条1小碗(约1两半)顺利吃完。
, http://www.100md.com
    9月18日二诊:服药1剂,今日呕逆未作,四肢厥冷退至手足踝关节处,腹中时时鸣响,矢气不断。黎明泻延至8时后,泻后稍有气喘心悸。脉仍微细而急,较昨有力,120次/分。小便如前,不热不渴。午前又施灸12支。神识清朗,耳已不聋,可以准确回答询问。每日过午即神迷昏睡之象未见,嘱原方再服1剂。

    9月19日三诊:昨夜子时服完第2剂药,尿量约1500ml,便不成形,为白色团状。小便较前清,深黄色。四肢厥冷退至指趾根部,怯寒之状大减。腰仍困,已能起坐,时时觉饿,喘悸减而未已,脉细有力,120次/分。药进2剂,施灸3日,基本脱险。营卫渐通,三焦气化渐复,体内瘀积之黄疸毒素得以外泄,已无内闭外脱之虞。羸弱如许,少有差错便恐变生不测,仍需步步为营,处处小心。原方去二畏、麝香,加白术、云苓各10g,施灸如昨。

    9月20日四诊:药进3剂,附子已用90g,肢厥仍未全退,可见阴寒之重。近2日尿量增多,色淡黄。喘止,心悸偶见。阴黄蓄毒继续外透下泄,食纳增至每日半斤多。面部之灰暗渐退,已能和家人谈笑。晨泻愈,便不成形,黄白色。今日脉象中取有力,有神,90次/分,大是佳兆。惟尺部反见浮象,乃下焦元气不固,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改投茵陈五苓、人参四逆、肾四味、青蛾丸、山萸肉,继续回阳破阴,温肾固下,泄浊退黄:
, http://www.100md.com
    茵陈、附子、山萸肉各30g,炮姜、红参(另炖)、灵脂、炙草、肾四味、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各10g,油桂3g,鲜生姜5片,枣6枚,核桃4枚,煎取浓汁300ml,日分3次服,3剂。

    9月24日五诊:经治以来,施灸7日,药进7剂。白睛及舌下全身之黄退净。全身瘙痒,层层脱屑,小便清长,大便黄软,开始有臭味。正气渐复,釜底火旺,脾胃自能熟腐水谷,佳兆。日可进食斤许,面部灰暗退净。六脉和缓从容,80次/分。自服肾四味、山萸肉、青蛾丸,头已不晕,腰困大减,可在室内散步,惟指尖仍有凉意。命火渐旺,中运有权,胆汁已循常道,三焦气化复常。如此棘手重证,短期得以解危,得力于灸黄法非浅。中医宝库,蕴藏极富,勿以“民间小技”而轻忽。嘱再灸3日,肝脾仍大如昔。原方加炮甲珠6g与红参、灵脂共研末,冲服。三者对虚中夹瘀症有不可思议之奇效。嘱服3剂,以观机变。

    10月7日六诊:此期间余上山巡诊未能返回。患者原方守服13剂,昨日午时突然口舌生疮,灼痛非常,发热微渴。阴寒重症,非正复阳回,难能见到上热征象,求之不得。不可见热投凉,以免前功尽弃。停药一二日,浮火自退。虽有口舌生疮之苦,但精神大振,步履有力,身形渐见丰腴,体重增加5kg。加红参、灵脂、炮甲珠散剂冲服13天,每服必有肋下走窜如虫行,或咕咕作响,肝已回缩肋沿稍能触及,脾大已消,面色红润。计20余日已用附子一千多克,大毒治病,中病则止。拟六君加炮姜,运中宫,溉四旁,合肾四味温养肾命,冲服河车粉3g。每旬服药3剂,一月9剂,调理2月康复,次年生一女。, 百拇医药(叶玉妹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