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76200
读者来信:推荐几篇好文章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73期
     发展中医让中医基础理论有个质变的突破,是中医药整体发展的重中之重。近期有几篇有益于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文章,今摘编于下,希望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起到一点指引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清时校长在《用现代科学观看中医》文中认为中医是科学的,中医已经为现代复杂性科学的发展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以生物复杂系统的特点,从细胞功能、蛋白功能、信息功能、整体观入手指出了中医的发展方向,要抓住复杂科学观发展的机遇,融入现代科学的潮流中是可行之路。他认为当前中国的传统科学文化和中医,亟须学习现代科学方法,中医学要进行一次大改造才能复兴,人类未来最好的医学应该是包括中西医的多元化的医学。

    兰州梁福成先生在《中医模型说导论》中发现:1.原子结构与《黄帝内经》提出的五运六气数字化数学模拟模型同构同功。2.分子结构与太极模型中的阴阳模型同构同功,一阴一阳为之道。3.能量结构中的六种夸克、六种轻子的发现与《易经》八卦中六爻模型中的阴爻阳爻同构同功。4.生命体结构太极图模拟模型中的S曲线阴阳分界天人相应。5.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DNA、RNA蛋白质等无一例外地都具有螺旋模式结构及S曲线结构。时空统一结构从多方发现古老的阴阳模型与中医学理论模型是基本成熟的科学体系,中医基础理论是完全可以用20世纪兴起的量子场论、相对论、DNA模型论以及现代物理学磁共振原理来解释,中医学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模型之间客观存在着系统同构性,它是中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的物质基础,是中医基础理论实现突破与创新发展的切入口。

    包头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德先生在《中医“白箱化”研究思考》一文中阐述了人体既存在着物质能量(如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系统(形),还存在着信息控制系统(气)和心理精神系统(神)。西医理论是建立在“白箱化”解剖学物质能量基础上。研究人体必须研究物质能量系统和信息控制系统,才能全面揭示阐述中医理论体系的实质内容。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院周东浩先生在《探索中医现代化的切入点》文中阐述了利用现代系统论研究“卫、气、营、血”,它属中医的体液。它受着阴阳动态的调节,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表明的体液有相同的功能。受着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是研究发展中医理论卫、气、营、血的切入结合点。

    首都医科大附北京中医院刘汶先生《对中医整体观的认识》一文中阐述了“脑肠轴的信息传递”对胃肠功能的调控作用,使“肝木克脾土”得以实质的解释。如果不良精神因素超过了这个调控能力,就形成了“肝木克脾土”的病理现象。这是对“肝木克脾土”一个初步的理论升华。

    综上五篇特色论述均是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的融合点,尽管以上论述距完善中医理论还有差距,但它是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的多元方法。是用现代科学观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使其质变的可行之路。, 百拇医药(路良宇 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