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76198
也谈中医西化的根本原因——兼与皋永利教授商榷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73期
     中医“西化”的特殊含义

    中医“西化”,有其特殊含义,即中医理论思维模式的西医化和中医临床诊疗思想的西医化。前者是指未能坚持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优势特色,而用西医学分析还原性的理论认识来理解和阐释中医理论,并以之指导中医临床。后者是指未能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特色,而用西医学主要针对致病外因和病灶局部的诊疗思想来诊断和处理疾病。“西化”在无形中使中医理论降格为西医理论的附庸甚至弃之不用,使中医的“证候”降格为西医“病”的附庸甚至弃之不用,表面上的“衷中参西”或“中西结合”,实际上的“衷西参中”甚至“衷西弃中”。失去了中医优势特色并大大影响了疗效的中医不能叫中医,应称之为中医“西化”。因此,中医学术界所讲的“西化”,并不是皋永利教授在其《“西化”的根本原因在中医自身》一文中(以下凡引皋教授所言均在此文中———笔者注)所说的:“在一定程度上对旧观念的突围和挑战”,“能主动地接受和借鉴西医,是观念上的进步”的中医“西化”。

    皋教授关于中医“西化”的根本原因没有找对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西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医自身,这的确不错,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但并不是皋教授所归纳的“说理缺陷”、“证候水平”和“个体化疗效”这三个方面。恰恰相反。这三个方面正是中医优势特色之所在。

    在“说理缺陷”方面;皋教授引用了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2-2020)》中的“中医以整体、动态和辨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复杂现象,但用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这一段话来论证中医的“说理缺陷”不太恰当。因为引文中明明指的是用传统概念表达科学内涵不易被现代社会所理解和接受,并非中医说理本身的“缺陷”。

    在“证候水平”方面,皋教授所讲的“水平”可能是指中医证候“水平”较低,所以“难以把握客观病理”。(联系皋教授在另一文《中医发展需要超越“阴阳”水平》中所讲的“阴阳水平”,大概也是“阴阳水平较低”之意)。言下之意,只有西医的“病理”水平才能把握“客观病理”了。而且,皋教授未说明“客观病理”是指的中医客观病理还是西医客观病理。若指的是中医客观病理,那就不符合实际;若指的是西医客观病理,用中医的证候去把握西医的客观病理,无疑是强人所难,这正如要求用西医的“病理”来把握中医的“阴阳盛衰”一样。
, 百拇医药
    在“个体化疗效”方面,它正是中医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的优势特色的体现。现代医学中卫生保健医疗“个体化”是一种发展趋势,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正可以为此创造条件。而且,既然是个体化疗效当然就不能“重复”或如皋教授所讲的“复制”,只有群体化、大批量者方可以“复制”。中医疗效的“重复性”是在“大数”的统计学意义上来体现的。

    中医“西化”的内因根据

    中医西化的根本原因(即内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正如前述《规划纲要》所指出的中医理论形式表达的“古朴”性和“中医以整体动态和辨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命和疾病的复杂现象”的特殊性。其古朴性体观在两千年前在《黄帝内经》中形成的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理论形态上,其哲理思维、理论模式和论证方式要让两千年后的今天以接受西方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为主,极少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人来理解和接受,确实相当困难,从而降低了它的社会普遍适应性。其特殊性体现在中医的整体化思维和以考察宏观现象为主的辨证论治方法具有现代“复杂性科学”的特征,而复杂性科学尚处于襁褓之中。用西方传统科学的分析还原思想及其方法来研究中医是不适宜的。因此,中医医学生、研究生和从事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中医人要真正学好和把握中医很不容易,而曾学过的西方近代科学特别是西医学的思维定式在这些现代中医人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要“西化”起来是极其容易的。
, 百拇医药
    另一方面则是中医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的简陋性,使不少中医人在诊治疾病时因不甘落后和简陋而尽量应用西医的诊疗手段和设施,以搞“中西医结合”为名来应对社会的普遍需要,很可能产生中医思维方向的“负迁移”。如皋教授所言“中医在积极学习和大力借鉴西医知识方法和技术的过程中也就难免被西医的思维所影响和左右”。

    中医“西化”的外因条件

    中医西化的外因条件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代中医人绝大多数是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他们既学中医又学西医,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在他们的头脑中冲突、交织和并存。学得好点的尚能搞清楚两种医学的优势和特色,在毕业后的临床实践中去运用和体会两种医学的功用,其中,坚持发扬中医优势特色用中医诊治疾病者并不多,搞中西结合的人却不少,这当中有部分中医人为“西化”准备了条件。

    另一方面是社会科学技术界(包括国内和国外)所公认的“科学标准”,给中医设置了难以逾越的“科学门坎”。中医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临床成果以及中药研究成果,都要按照西方科学特别是西医、西药学的标准来裁定。这就迫使中医们不得不按这些“西化”的标准要求来从事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甚至病人的治愈与否也要按西医的治愈标准来决定。这时,“西化”就是迫不得已的事了。
, 百拇医药
    克服中医“西化”的关键措施

    要使中医西化的状况得到克服,关键在于解决内因根据的问题。中医理论形态的古朴性和中医科学的特殊性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由于中医学的“复杂性科学”特征,要求我们中医人密切关注国内外“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动向,找到中医研究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真正结合点。中医学的“特殊性”内因得到解决,“古朴性”内因同时得到解决,“西化”的内因也就消除了。

    至于中医诊疗方式专业化程度不高,个体手工操作方式的落后性和简陋性的问题,笔者曾有专文《中医诊疗方式应提高专业化程度》已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4月2日教育版,仅供同道参考。

    待到中医西化的自身原因解决了,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得到了科学技术界的承认,并为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时,中医西化的外因条件就自然不存在了。, 百拇医药(刘可勋 贵阳中医学院)